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盛夏谨防“热伤风”和“热中风”
2025年06月27日
字数:617
版次:04
  夏季气温高,人体代谢旺盛,能量消耗较大,而炎热又常使人睡眠不足、食欲不振,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就会下降。如果过于贪凉(如露宿、电风扇直吹、空调温度调得太低等),病菌、病毒就会乘虚而入,从而导致伤风感冒。这种“热伤风”,中医上称作“暑阴”,属于“四时感冒”中的“夹暑感冒”。它常常起病较急,症状一般是发热、恶寒、头痛、咽痛、无汗、小便赤红、全身无力。
  预防“热伤风”,关键是避免受凉,要根据气温的变化,及时增添衣服,大汗淋漓时,不要立刻用凉水冲洗,还要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饮食营养。一旦患了“热伤风”,如病症较轻,可用生葱白4根,煎汤频服,或服用藿香正气水、板兰根冲剂、银翘解毒片等药物;如发热较重,需就医治疗。
  老年人体内水分比年轻人要少,加上生理反应迟顿,所以在夏季最容易“脱水”。“脱水”会使血液粘稠,这对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症或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来说,无异于“火上浇油”,发生中风的几率增高。研究发现,夏季发生“热中风”,除了气温高的原因外,较低的气压也是诱发因素,当气压降到1000毫巴以下时,最容易发生中风。
  预防“热中风”,首先是要注意补充水分,老年人要做到“不渴时也常喝水”;有过中风史的病人,其家属要时时注意病人的症状,一般来说,头昏头痛、半身麻木酸软、频频打哈欠等都是中风前的预兆,这些症状明显时,一定要去医院就诊,切不可视作一般的感冒或是疲劳;防暑降温要适时适中,饮食结构要科学合理,“保驾”药物要有备无患。 (霍寿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