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苦瓜粥回甘
2025年06月27日
字数:931
版次:04
“夏至食苦,清热解暑。”夏至时节,菜园里的苦瓜正攀着架子疯长。青绿的藤蔓垂落如绿瀑,叶片间悬着的苦瓜像无数个歪歪扭扭的“小灯笼”,表皮布满细密的瘤状凸起,在烈日下泛着油亮的光泽。指尖轻轻触碰,能感受到那层薄蜡般的肌理下,藏着夏日独有的清冽苦韵。夏至的暑气里,一碗苦瓜粥带着藤蔓的清苦与灶火的温热,悄然登上了餐桌。
《本草纲目》记载:“苦瓜,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古人向来懂得以食养生,尤其在夏至阳气最盛之时,借苦瓜的苦寒之气平衡体内燥热,恰是顺应天时的智慧。记得幼时读“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时,总觉得诗里的“葵”,应该是苦瓜的模样——同样在暑热里蓬勃生长,同样带着一身不讨喜的苦,却在岁月里慢慢熬出了回甘的深意。
儿时对苦瓜的抵触,大抵源于那股直抵舌根的苦。母亲熬粥时,总爱将新鲜的苦瓜剖成两半,用铁勺刮去内里的瓜瓤,再切成薄片扔进滚水里。白粥的米香混着苦瓜的清苦在厨房里弥漫,我常常捏着鼻子躲到门槛外,看母亲用竹筷轻轻搅动砂锅。“快过来尝尝,苦尽甘来呢。”母亲总笑着舀一勺粥,飘着几片半透明的苦瓜片,我皱着眉头抿一小口,苦味瞬间窜上舌尖,忍不住吐着舌头直喊“苦”。母亲却不急不缓地说:“你看这苦瓜,长在最热的天里,却能帮人败火,吃下去,心里就不躁了。”
直到多年后的夏日午后,疯玩归来的我浑身燥热,母亲递来一碗放凉的苦瓜粥……米香裹着若有似无的苦意滑入喉咙,竟觉沁凉透心——从那天起,我竟慢慢爱上了母亲熬的苦瓜粥。此后,每当母亲熬粥时,我便会搬个小凳守在灶台边,看她将苦瓜片在沸水里焯去部分苦味,再与大米同煮,起锅前撒一小把盐,那苦便多了层温润的底色,如同苦瓜粥在舌尖化开时,苦意渐退、回甘漫开的微妙滋味。
如今每逢夏至,总会想起母亲熬粥的场景。那碗苦瓜粥里,藏着乡亲们“咬得菜根,百事可做”的生存哲学。古人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大约就是这个道理——若没有在苦粥里品出回甘,又怎会明白平淡日子里的珍贵?
窗外的蝉鸣依旧聒噪,我在厨房里煮着苦瓜粥。砂锅里的水“咕嘟”作响,苦瓜片在米浪中上下沉浮,渐渐褪去鲜绿,变得软嫩。盛一碗捧在手心,热气氤氲中,忽然懂得母亲当年的话:生活的滋味,本就像这苦瓜粥,初尝是苦,细品有甘,唯有静下心来慢慢熬,才能熬出岁月的醇厚。
(诸葛保满)
《本草纲目》记载:“苦瓜,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古人向来懂得以食养生,尤其在夏至阳气最盛之时,借苦瓜的苦寒之气平衡体内燥热,恰是顺应天时的智慧。记得幼时读“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时,总觉得诗里的“葵”,应该是苦瓜的模样——同样在暑热里蓬勃生长,同样带着一身不讨喜的苦,却在岁月里慢慢熬出了回甘的深意。
儿时对苦瓜的抵触,大抵源于那股直抵舌根的苦。母亲熬粥时,总爱将新鲜的苦瓜剖成两半,用铁勺刮去内里的瓜瓤,再切成薄片扔进滚水里。白粥的米香混着苦瓜的清苦在厨房里弥漫,我常常捏着鼻子躲到门槛外,看母亲用竹筷轻轻搅动砂锅。“快过来尝尝,苦尽甘来呢。”母亲总笑着舀一勺粥,飘着几片半透明的苦瓜片,我皱着眉头抿一小口,苦味瞬间窜上舌尖,忍不住吐着舌头直喊“苦”。母亲却不急不缓地说:“你看这苦瓜,长在最热的天里,却能帮人败火,吃下去,心里就不躁了。”
直到多年后的夏日午后,疯玩归来的我浑身燥热,母亲递来一碗放凉的苦瓜粥……米香裹着若有似无的苦意滑入喉咙,竟觉沁凉透心——从那天起,我竟慢慢爱上了母亲熬的苦瓜粥。此后,每当母亲熬粥时,我便会搬个小凳守在灶台边,看她将苦瓜片在沸水里焯去部分苦味,再与大米同煮,起锅前撒一小把盐,那苦便多了层温润的底色,如同苦瓜粥在舌尖化开时,苦意渐退、回甘漫开的微妙滋味。
如今每逢夏至,总会想起母亲熬粥的场景。那碗苦瓜粥里,藏着乡亲们“咬得菜根,百事可做”的生存哲学。古人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大约就是这个道理——若没有在苦粥里品出回甘,又怎会明白平淡日子里的珍贵?
窗外的蝉鸣依旧聒噪,我在厨房里煮着苦瓜粥。砂锅里的水“咕嘟”作响,苦瓜片在米浪中上下沉浮,渐渐褪去鲜绿,变得软嫩。盛一碗捧在手心,热气氤氲中,忽然懂得母亲当年的话:生活的滋味,本就像这苦瓜粥,初尝是苦,细品有甘,唯有静下心来慢慢熬,才能熬出岁月的醇厚。
(诸葛保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