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养生:顺时调起居 防燥御凉保安康
2025年09月05日
字数:683
版次:04
“白露身弗露”,随着白露节气的到来,昼夜温差逐渐拉大,白天尚有余温,早晚却已添凉意,此时的生活起居若不加以调整,很容易受气候影响引发不适。
“白露节气勿露身”是老祖宗留下的养生智慧。此时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早晚气温下降明显,若仍像夏季般打赤膊、穿露脐装,风寒之邪易侵入体内,会引发感冒、腹泻等问题。建议采用“分层穿衣法”,清晨出门时在薄外套内搭轻便衣物,中午气温升高可适当脱衣,傍晚降温再及时穿上,既避免着凉,又能应对温差变化。尤其要注意腹部、背部和脚部保暖,这些部位受凉易损伤脾胃与阳气,老人和儿童更需格外留意。
白露后空气湿度降低,燥邪渐盛,易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燥、咳嗽少痰等不适,此时饮食需以滋阴润燥为原则。日常可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果,如梨、银耳、百合、萝卜等,既能补充水分,又能缓解燥邪带来的不适。也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麦冬、玉竹、川贝等,帮助调理身体。
“春捂秋冻”虽为经典养生要诀,但并非人人适宜。体质较弱的老人和儿童,自身调节能力较差,“秋冻”易导致寒气入侵,引发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哮喘病患者和关节炎患者,受寒冷刺激后可能加重病情,诱发急性发作。这类人群白露后需及时添衣,避免因“秋冻”影响健康。体质较好的人群也需把握“秋冻”尺度,不可盲目追求“冻”而忽视保暖,待身体逐渐适应降温后再适当减少衣物更为稳妥。
白露时节是季节交替的重要节点,生活起居的细微调整,既是对节气变化的顺应,也是对身体健康的守护。遵循“勿露身、防秋燥、慎秋冻”的原则,才能在这个凉意渐生的时节,保持身心舒适,安然迎接秋冬。 (马小江)
“白露节气勿露身”是老祖宗留下的养生智慧。此时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早晚气温下降明显,若仍像夏季般打赤膊、穿露脐装,风寒之邪易侵入体内,会引发感冒、腹泻等问题。建议采用“分层穿衣法”,清晨出门时在薄外套内搭轻便衣物,中午气温升高可适当脱衣,傍晚降温再及时穿上,既避免着凉,又能应对温差变化。尤其要注意腹部、背部和脚部保暖,这些部位受凉易损伤脾胃与阳气,老人和儿童更需格外留意。
白露后空气湿度降低,燥邪渐盛,易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燥、咳嗽少痰等不适,此时饮食需以滋阴润燥为原则。日常可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果,如梨、银耳、百合、萝卜等,既能补充水分,又能缓解燥邪带来的不适。也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麦冬、玉竹、川贝等,帮助调理身体。
“春捂秋冻”虽为经典养生要诀,但并非人人适宜。体质较弱的老人和儿童,自身调节能力较差,“秋冻”易导致寒气入侵,引发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哮喘病患者和关节炎患者,受寒冷刺激后可能加重病情,诱发急性发作。这类人群白露后需及时添衣,避免因“秋冻”影响健康。体质较好的人群也需把握“秋冻”尺度,不可盲目追求“冻”而忽视保暖,待身体逐渐适应降温后再适当减少衣物更为稳妥。
白露时节是季节交替的重要节点,生活起居的细微调整,既是对节气变化的顺应,也是对身体健康的守护。遵循“勿露身、防秋燥、慎秋冻”的原则,才能在这个凉意渐生的时节,保持身心舒适,安然迎接秋冬。 (马小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