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玉米有清香
2025年08月22日
字数:955
版次:04
  处暑节气前后,老家的玉米青青糯香。
  玉米,古时称“玉蜀”。玉,籽粒晶莹剔透;蜀,蜀黍光芒四射。
  每次回老家,我总喜欢到田埂上走一走看一看。向着玉米地那些涂抹均匀的青绿寻去,一垄一垄玉米排列整齐,一株株长得挺拔修长;密密匝匝的长叶青脉蜿蜒,前后左右的叶子聚在一起时,风中竟多了些安心地低语;紫黄参半的缨穗,还俏立在梢顶,有的站立笔直,像是瞭望放哨,生怕多了生人。
  清晨,站在田埂上远远望去,一大片玉米沾染着另一片,墨绿浓稠,分外茁壮,似青纱帐笼罩着祥和的村庄。倘若什么也不去想,就这样顺着玉米地走一走、坐一坐,蔓延的草木清香与丝丝腥甜直叫人神清气爽。这时节的玉米,最适合煮着吃,剥开植株腰间青绿的外皮,玉米粒水润润的,淡黄色夹杂着乳白,散发着季节最安稳的清香。
  记得小时候,每次还在睡梦中,母亲已踏着晨露从地里剁回来几株玉米。厨房里,母亲添上一大锅水,柴火“噼里啪啦”响,火苗也越烧越旺。不多时,水花开始翻滚,青白玉米渐渐变得全身金黄,一股芳香随之弥漫开来。母亲煮玉米极讲究,“凉水下锅煮出来嫩一些,留一层皮、带着玉米缨子煮更鲜,有玉米味儿。”这一句句话,我现在还记得,就是煮过的玉米水,也能喝,健脾胃,丝丝甘甜。
  不多时,热气腾腾的玉米便煮好了,我顾不得烫手,迫不及待地拿起一根,一大口下去,滚烫嫩滑的玉米粒在齿间爆开,一抹抹清甜顺着舌尖滑进五脏六腑,那是黄土地上一种质朴的厚实感。
  吃得多了,便也有经验了。吃热玉米不能心急,得一边吹着气,一边一排排小口咬着吃,才不粘牙、烫舌头。啃到最后,连玉米芯也不放过。还有玉米秸秆,剪成一截、一截,啃去青皮吸吮汁液,好不过瘾。
  我是农村长大的孩子,每年能吃到老家的青玉米是一件幸福解馋的事儿。母亲也会种好几种玉米,灌浆期、成熟期先后有别,这样我们一家人总能吃到新鲜玉米。待玉米稍老了些,母亲蒸馒头时便将玉米带叶滚进灶火灰里,不时传出“噗嗤”声。馒头熟时,烤玉米也变得金黄诱人。母亲从中间插进一根筷子,转动着吹净上面的灰沫递给我,焦香混合着甜糯在舌尖化开,那是一种直抵肺腑的草木清香。
  如今,生活在城市里,很难吃到这种原生态的烤玉米了。每每想起,总是口中生津。又是一年玉米青青,趁周末回趟老家,顺便到田埂上走一走,再煮上一锅鲜玉米,那些暖暖的时光,不知何时已被次第剥开,历久弥新。 (雒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