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养生当先养神
2025年08月01日
字数:773
版次:04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该句出自《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短短几个字却包含着古人朴素的智慧和养生哲学。
  “恬淡”是静的意思,是指思想上的宁静,没有过多的思虑和忧虑。“虚无”即缥缈,本意是指空虚,这里指无欲无求、私心杂念较少。“真气”也叫元气、真元,在《黄帝内经·灵枢》中是“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是人体先天形成并靠后天滋养的生命力和抗病能力。“精神内守”是指思想上关注内心,时刻清虚自省,不为外界过多的私欲和物欲所困扰,这样才不会生病。
  中医提醒,人们养生当先养神,就是认识到精神因素对人体本身具有重要影响。思虑少、元气旺盛,人体就会生机勃勃,抗病能力强。在现实生活中,人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烦恼,私欲无穷,于是精神的不平静影响身体的健康,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各种疾病,所谓病由心生。
  中医的观点:“心藏神,主神志。养神当养静藏神。”心以宁静、收敛、和调为贵,心火亢盛就会烦躁发狂;心静则神安,神安则脏腑气血和调,病邪就难以侵犯人体。
  精神的恬淡对于养生至关重要。唐代名医孙思邈提出了“十二少”的养生方法,即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意在告诫人们思虑和情绪都要保持淡泊平和。若情绪不加节制、大喜大怒,就会通过干扰气机来影响健康。多怒者易伤肝,多愁者伤肺,思虑过度则会损伤心脾。心脏病和高血压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波动导致病情恶化。胃病多与紧张情绪有联系。
  人的体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古人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也就是告诫人们在工作中要学会休息。休息是良好工作状态的大前提,每天午睡30分钟,即使睡不着,也要闭目养神。可见,养神和养生其实并不遥远,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因此,不论是生活在遥远的古代,还是身处于现代社会,修身养性、学会情绪管理都是长寿之道中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
  (管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