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沉睡资源 打造国家综合能源化工基地
2025年07月04日
字数:1,521
版次:04
省政协委员,庆阳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 李隆基
庆阳作为全国罕见的综合能源富集区,油、煤、气、风、光、氦等多种能源资源共生富集,具备打造国家级综合能源化工基地的独特优势。一是煤炭资源储量大、品质优,已探明地质储量229.5亿吨,约占全省的60%,平均发热量5800大卡/千克,硫分低于0.5%,灰分10%-15%,是优质的化工和动力用煤;二是油气资源丰富,探明石油储量42亿吨,天然气6000亿立方米,2024年原油产量达1215万吨;三是新能源潜力巨大,年风光发电量38.8亿千瓦时;四是氦气等伴生资源独特,已获批全国首个20万立方米国家级氦气储备基地。
但资源优势尚未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主要面临以下制约:一是开发深度不足,煤炭开采深度普遍在800—1500米,吨煤开采成本较陕北高30—50元;二是产业链条短,庆阳石化年加工能力仅353万吨,产品以成品油为主,煤化工产业基本空白;三是要素保障不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立方米,仅为全国的1/8;四是转化率低,天然气本地加工率不足5%,煤炭转化率不足10%。优势资源处于沉睡状态,为此建议:
1.统筹规划,加大资源综合开发力度。坚持“以煤为主、化工延链、油气电氢同步”的发展理念,推动出台《陇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条例》,将庆阳煤化工产业作为独立板块纳入省“十五五”发展规划,争取列入国家《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加快煤矿项目核准进度,支持纵深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加大煤炭资源开发力度,为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提供坚实基础。
2.补齐短板,不断提升要素保障能力。强化水资源保障,建议将白龙江引水工程列为“十五五”重大项目,加快白龙江调水进程,并实施矿井水回用行动,为庆阳打造油煤气化工千亿级产业链提供充分水资源保障,破解水资源短缺这一制约瓶颈。强化资金保障,设立产业转型投资基金,发行能源基础设施 REITs,创新资源开发收益权质押融资模式,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和金融机构投资,为矿产资源大体量开发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强化用地保障,在省域内统筹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优化用地审批流程,保障庆阳重大能源化工项目建设用地需求,确保项目顺利落地实施。强化交通保障,加快庆阳矿用铁路规划,布局专用铁路建设,构建“铁路+管网”立体运输体系,完善能源化工基地的交通网络,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3.营造生态,推动矿产资源就地就近转化。摒弃传统的“挖矿卖矿”“就矿说矿”出让模式,改革创新矿权出让模式,推行“矿权出让+产业项目”捆绑模式,明确矿权出让给有实力的全国 500 强企业或全国煤化工前 20 强企业,同步实施“煤化一体化项目”。建立“资源—产业”对赌机制,对吨煤贡献产值高、本地转化率高的企业,给予相应的科技投入支持。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煤化工产业链,加快打造煤制油气、煤基烯烃、煤基芳烃、油基煤基气基多联产、“煤制合成氨”—尿素等五大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产业链,推动煤炭由燃料向燃料与原料并重转变。同步配套开发石英岩、白云岩、石灰岩等非金属矿,大力发展光伏玻璃、新型建材,实现非金属矿与高载能产业耦合发展,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附加值,促进资源就地转化。
4.绿色开发,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加快出台《甘肃省集约开发管理条例》,严厉打击“圈而不探”“探而不采”“乱采乱挖”“挖了就跑”等浪费资源、破坏资源的开发行为,规范资源开发秩序。打造循环经济园区,推进资源精深加工,实施“富矿精采”行动,提高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推动煤电化、风光氢、非金属矿产协同发展,实现资源吃干榨尽,让有限的资源释放更大的潜力。加快绿色勘查开发技术和装备的应用,完善绿色矿山建设标准体系,加强废弃物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回收率,提升矿业开发绿色化水平,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打造绿色、可持续的国家综合能源化工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