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充分发挥核资源优势 全力打造西北核技术产业高地
2025年07月04日
字数:1,471
版次:04

省政协常委,中核兰州铀浓缩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胡绍华


  甘肃省是我国核工业创建和发展的功勋之地,也是全国范围内少有的能够承接核工业全产业链以及国家重大项目的聚集地,为核产业发展和国家战略核力量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经过60余年建设和发展,甘肃核产业形成了以中核集团所属中核四〇四、中核兰铀以及兰州大学、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等单位为依托的较完整的核产业链,已发展成为国家核技术研发、核燃料生产、核废料处理和核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长期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甘肃核产业发展已形成了四大独特优势:一是战略储备雄厚,已探明铀矿储量,伴生钍资源量储备丰富,泾川地区发现特大型铀矿床;二是产业体系完整,建成“铀矿采冶—核燃料加工—核电配套—核技术应用”全链条,中核四〇四承担着国家90%以上乏燃料处理任务;三是创新基础扎实,拥有兰州大学核学院等国家级研发平台,钍基熔盐堆技术国际领先;四是核及核关联产业链条持续拓展,涉及新材料制造、高新技术研究、清洁能源保障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加速落地,为培育发展核产业领域新质生产力、促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核电发展进入全面提速阶段,2024年、2025年国家各批准10台核电机组,对核产业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抢抓产业转移机遇,打造西北核技术产业高地,为此建议:
  1.全方位谋划核产业,为核产业持续向甘肃转移擘画蓝图。认真研判核产业发展趋势,抢抓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机遇,认真研究国家《核技术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结合“十五五”规划编制,研究制定甘肃核产业发展纲要,将核产业列为全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台甘肃核技术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为核产业及核技术应用产业向甘肃转移提供政策指引,擦亮核产业“金字招牌”。
  2.加快谋划核能项目储备,为甘肃承接高载能产业夯实基础。尽快布局泾川地区铀矿采选基地、冶炼基地,升级泾川至周边交通网络,协调要素保障。大力实施北海子、大庄子核电厂址保护工作,力争两个候选厂址列入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同时建立规划制定、修编、调整联审机制和厂址保护联审机制,确保厂址条件满足后续核电机组建设和运营要求。
  3.持续加快甘肃省核燃料产业布局。发挥中核集团平台作用,加强同国家层面核产业规划衔接,支持推进中核四〇四建设铀纯化转化项目和中核兰铀铀浓缩产业规模化发展,推动建成世界最大核燃料基地。利用中核兰铀毗邻兰州国际港务区的区位优势,规划设立集核燃料产业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区功能于一身的综合保税区,做强核燃料优势产业集群。联合中核集团开展核废料再利用研究、储存,发展核废料回收利用产业,为我国核电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4.加大核技术应用产业转移支持力度。研究出台核技术应用场景扶持政策,支持推进同位素医药、核特色医疗等核技术应用产业在兰州的顺利布局。以兰州为辐射中心,继续加大“一县一科”建设力度,以先进核科学技术助力健康新甘肃建设。
  5.健全完善核产业及核技术应用要素保障。协调周边新能源发电厂将绿电直供中核兰铀,助力中核兰铀打造绿色低碳零排放产业园区和净零铀浓缩生产线,为走向国际市场提供绿电支撑。支持核产业配套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降低核产业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6.依托丰富的科技与自然资源,形成多元化的科普教育基地体系。以中核四〇四、甘肃核技术产业园等实体为基础,开放部分非涉密区域,利用VR/AR技术模拟核燃料循环过程,展示乏燃料处理等关键技术。建设核应急体验中心,普及辐射防护知识,构建兼具教育性与安全性的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