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寒旱沃土上的“芯”突围与振兴密码
2025年06月25日
字数:2,077
版次:03

顾克勇


  2025年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七地一屏一通道”,建设全国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先行基地,做大“牛羊菜果薯药粮种”产业集群,为我省种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种业作为农业的“芯片”,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我省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资源禀赋,在全国种业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
  一、我省种业发展情况。(一)我省是国家三大种业基地之一,也是全国重要的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和瓜菜花卉制种基地,玉米、马铃薯和瓜菜花卉制种在全国种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二)主要作物制种布局,张掖为我省玉米制种主产地。近年来,我省加快推进国家玉米种子产业园建设,建成以张掖甘州、临泽、高台、酒泉肃州、武威凉州等县区为核心的“育繁推、产加销”一体化玉米制种产业创新高地。定西马铃薯制种产量占全省六成。近年来,定西、张掖紧抓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机遇,按照“种薯生产标准化、品种布局区域化”的要求,积极扶持企业加强新品种的研发和基础种苗的培育,引导企业与合作社在高海拔地区建立种薯生产基地,支持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北繁南种种薯生产基地。蔬菜花卉制种主产自酒泉、张掖。河西走廊酒泉、张掖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且病虫害少,是蔬菜花卉种子的“天然加工厂”。
  二、我省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一)种源进口“卡脖子”安全隐患,高端种源对外依存度高;种源研发投入强度不足。(二)国内市场竞争力薄弱,品牌溢价能力较低;成本高企导致产业规模提升慢。(三)股票市场对种企信心不足。
  三、破局对策:攻克种源难关,重构市场竞争优势。(一)实施“种源自主化”攻坚工程,破解进口依赖。1.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一是部门牵头,联合甘肃农业大学、省农科院、敦煌种业等龙头企业及张掖国家玉米种子产业园,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设定重点攻关课题,实行“揭榜挂帅”制度。二是在张掖、定西、酒泉三大制种核心区布局省级种业实验室,配备高通量测序仪、分子标记检测仪等先进设备,向省内中小种企开放使用,收取一定费用。三是高校科研团队与企业研发骨干组成联合导师组,定向培养“育种+产业”复合型硕士、博士,毕业留甘工作给予安家补贴,企业吸纳此类人才可获科研经费奖励。2.种源创新专项政策支持。一是设立种业攻关基金。重点推进国外引进品种的本土化改良项目,以及通过国家审定的蔬菜花卉新品种自主育成项目。二是实施“种企研发倍增计划”。对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5%以上的种企,减少企业所得税。三是建立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3.创新种源成果转化机制。一是在张掖甘州、定西安定、酒泉肃州建设中试基地,建立“科研机构试种+企业购买转化”“成果拍卖+协议转让”双渠道。二是推行科研机构以品种权入股企业,并按销售额的一定比例收取royalties(特许权使用费),建立种业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
  (二)精准对接国内需求,打造“甘种”高端供给体系。1.实施“国内市场深耕计划”。一是针对珠三角、长三角高端市场,重点开发“甜糯双优”等品种,并通过国家鲜食玉米审定。二是搭建“甘种供需对接平台”,组织大型供需对接会,邀请国内龙头种植企业、电商平台发布品种需求清单,种企按需研发达成订单。2.全链条提升品牌竞争力。一是打造“陇原种谷”品牌,制定涵盖种子纯度、发芽率、抗病性等指标的质量标准,通过认证的企业可使用品牌标识,每年收取一定比例品牌管理费,专项用于品牌推广。二是支持敦煌种业、金源种业等企业组建农业技术服务团队,为种植户提供“种子+化肥农药+田间管理+烘干仓储”全链条服务3.破解成本高企难题。一是在张掖、酒泉等玉米制种主产区,推广北斗导航精量播种机、无人机植保、籽粒直收联合收割机。建立区域性农机共享平台,通过“甘种云”小程序实现农机供需对接。二是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资金,在河西走廊建设节水灌溉标准化制种基地,配套滴灌设施、智能温控大棚。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订单种植模式,企业与农户签订保价收购协议,当市场价格低于成本价时,企业按差价给予补贴。
  (三)从“小盘股”到“优质标的”的转型。1.构建资本支撑体系。一是重点支持省内种企并购国内外优质种业资产,给予并购贷款贴息。二是省级财政首期注入资金,企业每进口1美元种源可提取0.1元进入储备金,当进口关税增幅超过20%时,对企业超出原关税的部分给予50%补贴,设定单个企业年度最高补贴限额。二是对在主板、科创板上市的种企给予奖励;对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给予补贴。2.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市场估值。一是鼓励敦煌种业等上市公司将不低于15%的净利润投入研发,对研发投入强度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企业,给予政策资金支持。二是种业龙头企业试点“制种基地观光+种子科普教育”,在张掖建设玉米种业主题公园,开发种子盲盒、定制化育种体验等产品,实现三产融合营收。3.改善流动性与投资者结构。一是举办种业资本对接会,邀请中化农业、隆平高科等战略投资者入甘。二是立上市公司与投资者常态化沟通机制,公布研发进展、订单情况等核心数据;设立投资者关系管理专项预算,对市值年增长率超过30%的企业给予奖励。
  (作者系省政协委员,甘肃省统计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