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关于大力发展外向型特色优势农业产业推动“甘味”农产品“走出去”的建议
2025年06月25日
字数:1,596
版次:03

杨金泉


  近年来,省农业农村厅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积极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以奋力打造现代寒旱特色农业高地为目标,以“甘味”品牌建设为引领,接续实施现代寒旱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大力发展外向型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充分发挥国贸基地(企业)“领头羊”作用(2021年农业农村部认定天水长城果汁、酒泉敦煌种业百佳食品、甘肃普罗生物以及甘肃省静宁县(果品)和麦积区(果蔬)出口企业联合体等5个国贸基地),“甘味”农产品出口数量、品类、出口地区呈现“三增”良好态势。出口农产品企业130余家(约占全省出口外贸企业总数的三分之一),170余种农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农产品出口额连续三年增长两位数以上。2023年农产品出口额29.27亿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23.67%。今年前11个月,我省农产品出口额31.1亿元,同比增长24.3%。
  “甘味”农产品出口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但制约“甘味”农产品“走出去”的不利因素仍不容忽视。一是我省地处内陆腹地,长期开放不足,外向型经济孱弱;二是出口企业以单兵作战为主,缺乏标准引领等长期规划,主动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意识单薄、手段匮乏;三是在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等方面,缺乏专项扶持政策。为更好发挥我省特色农业优势,推动更多“甘味”农产品走出去,提出以下建议。
  一、继续加大部门协作力度。一是加强出口服务指导。通过兰州海关、国外商务代表处和驻外企业等多渠道,密切跟踪并及时发布国外农产品市场需求、贸易政策等动态,加强对企业在通关和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服务与指导,帮助企业开拓市场、规避风险。二是加大对国外市场的研究。依托兰州大学等高校,借助商务部等国家部委相关机构力量,认真研究RCEP协定规则对我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和机遇,指导生产和出口企业建立出口基地、拓展海外市场。
  二、搭建农业国际合作平台。一是完善农产品运输保障。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和中欧班列等渠道运输能力,引导企业在国际货运班列沿线国家(城市)建设农产品海外仓,深化在农产品领域合作,提升境外集散能力,拓展出口空间。二是发挥渠道平台作用。依托兰州、天水跨境电商综试区,鼓励符合条件的农产品出口企业参与跨境电商出口业务,打破辗转多个“中间商”出口的难题。加快推进河西地区(种子)、天水市(苹果)、酒泉市肃州区(洋葱)、平凉市静宁县(苹果)等4个国家级农产品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和张掖市甘州区等18个省级农产品外贸转型省级基地发展,大力培育外向型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支持省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为更多中小微农产品出口企业提供专业化、一站式服务。三是全面推动“甘味出海”。持续提升“甘味”农产品品牌市场竞争力,支持农产品出口企业开展境外商标注册,支持农产品自主品牌开拓国际市场。充分利用进博会、广交会、农交会、兰洽会等国内综合展会平台,引导农产品出口企业不断拓展对外销售渠道。组织甘味企业参加境外招商展览团组,推动甘味农产品走出国门。依托国际友城合作,鼓励企业建立海外营销机构,在海外开设展示展销门店或专柜,建设海外仓等基础设施,扩大在中高端领域宣传推广,拓展对外销售渠道。
  三、加强外向型企业培育。一是培育外向型龙头企业。根据我省农业外向型龙头企业在对外联络、融资、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制定扶持政策,支持建立基地、培育品牌,完善营销网络,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强市场竞争力。鼓励核心技术攻关,严格质量安全监管,以高质量供给夯实出口基础。二是建立出口激励机制。鼓励外向型龙头企业“走出去”,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交流,支持建设在海外建设农业产业园,拓展国外市场。三是完善农产品出口风险体系。有序发展农产品期货、期权等衍生品市场,做大做强“保险+期货”。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保险+期货”项目,鼓励保险机构创新开发“保险+期货+信贷”等金融服务。
  (作者系省政协委员,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