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立足我省新能源产业发展基础优势 加快新能源产业走出去步伐
2025年06月25日
字数:1,055
版次:03

狄生奎


  当前,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迎来重大机遇。据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将达到4800GW,较2020年翻一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需求快速增长,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尤为迫切,中亚五国计划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至15%以上。受自身技术、产业链等各方面制约,这些国家对开展新能源领域的合作一直持积极开放的态度,这为我省新能源产业走出去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
  从国内来看,江苏、浙江等沿海省份在新能源装备出口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经验。以江苏为例,通过建立新能源产业国际合作园区、组建产业联盟等方式,带动本地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新能源装备出口额年均增长超过20%。浙江省则通过完善金融支持体系、建立境外产业合作中心等举措,助力企业开展跨境投资合作。
  对我省加快新能源产业走出去,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深化“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充分发挥甘肃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的区位优势,重点开拓中亚、西亚等沿线国家市场。一方面,支持省内龙头企业参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输出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另一方面,推动建立与周边国家能源合作机制,在技术标准、人才培训、项目开发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同时,探索在重点国家建立新能源产业合作示范区,打造国际能源合作新平台。
  二是提升新能源装备出口能力。借鉴江苏、浙江等省份经验,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在政策、项目方面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发适应不同市场需求的新能源装备产品;建立新能源装备出口质量标准体系,提高产品国际认证水平;完善金融支持体系,发挥省级进出口银行作用,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融资支持。同时,鼓励企业建立海外营销网络,提供本地化服务。
  三是创新国际合作模式。探索“新能源+储能”系统解决方案输出模式,提供从规划设计到建设运维的一体化服务。整合省内“政、产、学、研、用”全链条资源优势,推动建立境外新能源产业园区,实现产能合作;鼓励有实力的企业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开展国际化经营,构建全球产业链。同时,积极开展新能源技术创新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和研发中心,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四是加强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建立新能源产业国际合作协调机制,优化政务服务环境。设立省级新能源产业国际合作发展基金,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完善风险防范体系,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市场信息等服务支持;充分发挥丝绸之路大学联盟能源子联盟平台优势,加强新能源领域国际化人才培养,建立新能源专业人才储备库,为产业走出去提供人才保障。
  (作者系省政协委员,兰州交通大学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