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荔枝越甜越不安全吗
2025年06月06日
字数:1,154
版次:04
  又到了荔枝大量上市的甜蜜季节,果肉晶莹,口感清甜,让人忍不住一颗接一颗地吃。然而这两天,话题“荔枝病”登上热搜榜。据报道,近日,广东一女子食用了约10斤荔枝,次日睡醒出现头晕不适、持续性鼻出血等症状,紧急就医后被诊断为“荔枝病”。网友纷纷惊讶留言:“还有这种病?”
  荔枝会让人“生病”?
  “荔枝病”又称“低血糖急性脑炎综合征”,发病人群以4至11岁儿童较为多见。“荔枝病”一旦发作,会导致人体出现以下症状:轻症者会出现头晕乏力、心悸气促、面色苍白、口渴、饥饿等症状。重症者可表现为四肢厥冷、脉搏细数、血压下降、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瞳孔缩小、突发昏厥,甚至引发低血糖性脑病、肝损伤与肿大,乃至休克。若不及时救治,可能在数小时内危及生命。
  不过,不必过度担心。专家指出,需同时满足“空腹+大量吃+未成熟荔枝”3个条件,且出现严重低血糖反应和暴发性脑病时,才可能因食用荔枝致死。
  荔枝为何会引起低血糖?
  不少人疑惑:荔枝作为一种高糖水果,为何会引起低血糖症状?首先,荔枝中含有α-次甲基丙环基甘氨酸(MCPG)和氨基酸次甘氨酸A,这两种物质会干扰人体生成葡萄糖、抑制脂肪酸代谢,导致体内储备的能源物质不能及时转化为血糖,从而诱发低血糖。
  其次,荔枝本身富含葡萄糖、蔗糖与果糖,若人体一次性摄入太多,容易刺激胰岛素过量分泌,降低血糖浓度,反而容易导致低血糖。尤其是空腹状态下,体内血糖水平较低,此时多食荔枝,更是雪上加霜。
  不小心得了“荔枝病”怎么办?
  儿童因体内激素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全,灭活胰岛素能力不足,更易得“荔枝病”,且病情发展快,症状出现早。成人空腹过量食用荔枝也可能引发“荔枝病”,但由于血糖调节能力更强,风险相对较低。
  如果仅有头晕、乏力等症状,应立即平卧,同时通过摄入糖果、蜂蜜、白砂糖、饼干等家中常见食物来紧急缓解低血糖症状。
  需注意的是,用果葡萄糖浆调味的甜味饮料、牛奶、其他水果、冰淇淋、巧克力等缓解效果不佳,不建议用于急救。
  若出现抽搐、虚脱、休克等严重症状,应立即送医治疗,切勿擅自食用食物或水,避免发生窒息。
  如何安全吃荔枝?
  虽然“荔枝病”很可怕,但我们不必因噎废食,放弃食用荔枝。那么怎样吃才能避免“荔枝病”呢?
  不空腹吃。建议饭后半小时食用荔枝,既能减少对肠胃的刺激,又能避免血糖波动过大。
  适量食用。建议每人每天摄入200-350克,大约10-15颗。若当天摄入过其他水果,应减少荔枝食用量。儿童是“荔枝病”的高发人群,更应严格控制食用量。
  需要提醒的是,扁桃体炎、咽喉炎、牙龈肿痛、溃疡性结肠炎、便秘患者不宜多吃荔枝;糖尿病患者应避免食用。
  不成熟荔枝中含有的α-次甲基丙环基甘氨酸(MCPG)和氨基酸次甘氨酸A远高于成熟荔枝,也就是说,食用未成熟荔枝越多,血糖可能下降得越快。荔枝的成熟与否不能仅通过外壳是否发绿来判断,需根据品种特性进行辨别。 (东 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