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琵琶
2025年09月24日
字数:1,310
版次:04
杨艳辉
西边的晚霞让大山遮去了,我前行的脚步也让高居山坡的亭台给拽住了。它是哪位隐士的良居?好会择地儿!以山王河边的青石为基,竹林为屏,站在高处,黄草披身,素色掩面,俨然世外之境。黄昏的山风已有些凉意,我下到河边,走过木桥,穿过竹林,站在亭台上,举目观山,低头看水,侧耳听风,两袖迎香,顿觉尘世的事情都远去了。“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的陶渊明,“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王维,想必就是这样的吧。
天色暗下来,山中的夜晚更加静寂,水声、风声格外清晰。我有点怕了,赶紧向对面亮起灯火的山王村走去。看来,俗人终究是当不了高人的。
山王村的老人也说不清,他们的先人怎么就从白龙江畔的阶州落户到了徽县榆树这边。那时候,兵荒马乱,遭饥荒的时候多了,哪里能生存哪里就是家。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嘛,有山有水的地方就有希望。这不,山王河边就是最好的选择。一代一代延续下来,村子人丁兴旺,家家户户日子和顺。农家人,求得就是这样的光阴。
以山王河的名字冠于村名,不知是什么时候的事,却不排除村民的感恩之情。但乡情难忘,乡音难改,山王村的人不管是老人还是年轻一代,说话时或多或少都沾着阶州口音。于是,外面的人又叫山王村为“小阶州”。还别说,在这里,与阶州有关的物和事真不少。
有一种叫土琵琶的乐器,琵琶身,三根弦,烟熏火燎的陈旧色,很古朴。村里年轻人好像都不擅长,在撒马寺前面抱起它的是一双双核桃皮一样的手,拨动三弦,低沉绵长的音调自这双娴熟的手下流淌。这一刻,他不是庄稼汉,是山王河边的大乐师,路边的花儿都朝着他致敬呢。那花儿是好多种组成的盛大场面,月季、格桑、木棉、蜀葵、十样锦、向日葵、萱草,五颜六色的,看得人眼睛都乏了,心中却喜悦的想唱歌。已经有人边跳边唱了,是山王村的几个汉子,有力的锣鼓声也加了进来。舞者仿佛神灵附身,上下跳动,左右转身,腰身灵活自如,神情肃穆,唱的是阶州音的《点兵》。
“正月里点兵梅花开,朝里文书连夜来。家有三子选一个,家有五子二当兵。”
“二月里点兵下校场,校场坝里点刀枪。长枪短枪齐点兵,点到七十二杆枪。”
唱声戚戚,从正月唱到十二月,把人活生生拉进了拜别亲人的伤悲之中:
“五月里点兵拜上我的爹,我今儿当兵爹栽秧。人家栽秧吃饱饭,我爹栽秧万担粮。”
“六月里点兵拜上我的娘,我今儿当兵娘上香。早上上香拜三拜,晚上上香望儿来。”
锣鼓声声,压不住土琵琶的浑厚;阳光霍霍,挡不去离别的愁情忧绪。磨快大刀小刀,只盼快点儿把敌杀。场子里的气氛慢慢转向轻松,结局是人们所盼望的圆满:
“十二月点兵转回城,一封家书到家中。亲戚朋友都来看,一家人儿才团圆。”
曲终人未散,拉家常的声音响起,说得都是关于自家蜜蜂、地里树苗、娃娃出去打工之类的话题,个个笑逐颜开的,精气神赛得过盛开的十样锦。这么热闹,撒马寺的神灵肯定睡不着了。不要紧的,从咸丰元年到现在,寺里的神灵一直守护着山王人,多一个这么美妙的夜晚又有何妨。其乐融融的烟火生活,谁都乐意分享。不过,我最惦记的还是河边的亭子,一定得找个空闲,相邀三两知己,坐于亭上,在风尾森森、龙吟细细之下,弹琴赋曲,执壶备觞,谁都不学,只做真实的自己。那时,若是再能遇上土琵琶声里的《点兵》,会更好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