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西夏黑釉剔花罐
2025年09月08日
字数:696
版次:03

黎大祥




  西夏瓷釉色多种多样,但以黑、白二色最为常见。装饰技艺主要是剔花和刻花,纹样题材为民间喜闻乐见,花卉中大量使用缠枝牡丹。所谓“剔花”,是在瓷胎施釉稍干后,均匀地剔除图案周围的釉面,露出胎质,让预定的纹样保留釉面,使纹样凸现于器表。这种装饰技法的艺术魅力在于:深亮的釉色和浅素的胎色构成鲜明的对比,令独彩显花;图案平凸,不加厚而产生浮雕的效果。因此深受大众的喜爱。黑釉剔花罐,就是西夏瓷器中用这种技法烧制的佼佼者。
  武威市博物馆藏的褐黑剔花罐,高48厘米。短颈,大圆口,直圆腹,下略收。施褐釉,腹部剔有缠枝牡丹,含苞欲放,给人一种真实之感,富有活力。像这样器形较大的剔花瓷器极为少见,反映出西夏高超的制瓷工艺。
  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的黑釉剔花罐,高26.5厘米、口径20.5厘米、底径15.4厘米。广口内敛,沿外侧微凸弧折。圆鼓腹,腹下聚收,低圈足。粗胎,内施黑釉,剔花缠枝牡丹。器形美观大方,釉质匀净。剔花虽略嫌粗疏,但是手法简洁豪放,图案鲜明,牡丹花枝配置和谐,构图饱满清新,富有生气。体现了黑釉剔花瓷器纹饰通俗繁丽的典型风格。
  据考古发现这种黑釉剔花罐在西夏境内均有出土。其造型、装饰风格基本相似,具有浓郁的民族地方特色。武威出土的多件黑釉剔花罐,其造型高大,为西夏剔花瓷器中所罕见。这种剔花制瓷工艺,充满生机,浮雕感极强,反映出西夏高超的制瓷工艺。
  黑釉剔花罐,受磁州窑和耀州窑的影响。经研究磁州窑产品形与质的大众化以及釉色强烈对比的纹饰风格,耀州窑卓越超俗的剔刻花技艺以及喜用缠枝牡丹的选样传统,都在西夏瓷器中得到了承袭和发展。可以说,西夏瓷的美,来自西夏民族个性与中原瓷文化的结合。黑釉剔花罐均为国家一级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