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强用好综治中心夯实基层平安治理
2025年08月27日
字数:1,519
版次:03
肖进银
近年来,全省各乡镇(街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按照《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实施意见》等“1+3”政策文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主动创稳为主线,聚焦“三条线”协同发力,统筹“四个实战化”一体推进,进一步完善“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运行机制,逐步形成了“一网多能、网格共建、服务共享”的网格化服务管理新格局,“三调”对接制度机制日趋完善,科技支撑数据赋能的治安防控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向精细化迈进、纵深化发展。但是,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仍存在乡镇综治中心人员短缺、经费不足、专业性不强,融合治理还不够流畅,体制机制及信息化支撑作用不足等问题。为此,建议:
一、加强资源配置,夯实治理基础。一是加强组织保障夯基础。配齐配强专职管理队伍,夯实网格员力量,聘用为人公正、热心调解工作、富有责任感的“五老人员”有偿参加调解工作,加强村级法律顾问管理,畅通法律顾问参加村级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渠道。二是提能力水平增效率。做好网格员、综治信息员、人民调解员“精准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提升专职调解员、网格员等社会治理人员的专业性,切实提高基层治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三是组建专家团队助力矛盾化解。建立矛盾纠纷调解专家库,吸收专职、轮驻人民调解员,组建金牌调解团队,专门针对疑难复杂矛盾纠纷进行联调化解,宣传综治中心调解免费、便捷、高效等特点,让群众吃下“定心丸”。四是保经费供给促运转。财政部门要核定综治中心足额办公经费和工作经费,将“三调对接”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足额保障,积极落实特邀调解员个案补贴、专职人民调解员聘用经费、人民调解员办案补贴,确保综治中心正常运转和工作开展。
二、统筹“三治”融合增强治理能力。一是以“自治”激活力,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全面推行协商民主议事工作,广泛听取群众心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将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探索“群众矛盾群众调解,群众事务群众协商”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激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二是以“法治”树正气,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切实抓好巡视、审计反馈问题整改,持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拓宽法治宣传渠道,积极探索法治宣传“线上线下”模式,广泛宣传法律知识,带动形成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三是以“德治”扬新风,注重以德约民、以德化民,加强高额彩礼、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综合治理,深化拓展“最美家庭”“婆媳互夸”等经验做法,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树立先进典型,不断提升群众文明素质。
三、完善体制机制,强化信息支撑。一是深化“党建+”工作模式。探索“群众点单,网格接单,中心派单,部门办单,群众评单”的服务模式,最大限度将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至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二是增强“数据+”赋能模式。持续加强信息平台的深度运用,创新技术应用,提高数据采集效率,深化数据运用,定期分析研判风险隐患,强化风险预测预警,形成以信息数据为牵引,“职能部门+综治中心+网格化”良性互动的工作格局。三是做实“中心+”创新模式。持续推进综治中心、信访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诉讼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创新整合部门力量,形成集信访调处、调解、仲裁、诉讼、法律援助、困难帮扶、司法救助、心理安抚为一体的治理中心,完善“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工作机制,切实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治理氛围。
(作者系省政协常委,九三学社甘肃省委会副主委,金昌市人民政府副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