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升兰白两区创新能力
2025年08月27日
字数:1,452
版次:03
政协白银市委员会
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作为我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平台,在集聚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白银市紧扣“高”“新”定位,以兰白两区建设为抓手,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体制机制改革有待深化。省级层面缺乏针对兰白两区的差异化政策,在项目布局、资金分配、指标倾斜等方面统筹力度不足。二是发展要素保障压力较大。新能源及电池新材料等产业对土地、能耗、环境容量等要素需求迫切,部分项目因土地指标受限无法落地。三是产业协同发展不足。兰白两区内企业之间、企业与高校及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不够紧密,产业链上下游衔接不顺畅,产业配套能力较弱。为此建议:
一、强化省级统筹,优化政策供给。项目平台布局向省级倾斜。建议省上在谋划“十五五”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和创新平台时,对兰白两区给予重点支持,优先布局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推动兰州大学科技园、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等机构在白银设立分支机构,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就近转化。完善资金扶持机制。加大“强科技”奖补资金对兰白两区的倾斜力度,将资金重点投向研产融合项目和中试基地建设。建议省级财政每年新增不少于2亿元的兰白两区专项创新资金,用于支持企业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加强政策协同创新。省级层面进一步明确兰州、白银产业分工,建立产业互补、利益共享机制。在税收分成、GDP核算等方面探索跨区域合作模式,鼓励两地企业联合申报省级科技项目,对跨区域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给予双倍资金支持。
二、突出要素保障,激发发展动能。优化新能源指标配置。建议建立兰白两区新能源指标专项分配机制,在风光电项目指标分配中,对白银高新区新能源及电池新材料产业所需指标实行单列,2025年至2027年每年新增新能源装机指标不少于50万千瓦,优先支持银高储能等重点项目建设。强化土地和资金保障。省级层面统筹调剂兰白两区建设用地指标,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用地实行“点供”政策。支持白银市发行兰白两区建设专项债券,每年额度不低于5亿元,重点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和创新平台建设。引导省级国有资本设立兰白两区产业引导基金,规模不低于20亿元,通过市场化运作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实施“兰白人才共享计划”,允许兰州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在白银兼职创新、在职创业,其在兰白两区的工作业绩可作为职称评审、岗位聘用的重要依据。设立兰白两区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给予安家费和科研补助。支持白银市与兰州共建“人才飞地”,在兰州设立研发中心,吸引人才“离岸”创新创业。
三、深化区域协同,增强辐射效应。拓展“科创飞地”功能。加强“兰白——上海”科创飞地建设,依托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东部中心,建立常态化的项目路演和成果推介机制,每年组织不少于2次大型对接活动。支持白银高新区在深圳、杭州等地设立离岸创新中心,重点引进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创新团队和项目。强化兰白一体化合作。建议省科技厅牵头建立兰白科技创新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协调解决两地在项目合作、平台共建、成果共享等方面的问题。推动兰州高新区与白银高新区签订产业协同发展协议,联合打造新材料、新能源等跨区域产业链。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将兰白两区建设成效纳入省级政府绩效考核和科技创新考核体系,增加创新投入、成果转化、产业升级等指标权重。建立兰州、白银两市协同发展考核机制,对在跨区域合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