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关于深入贯彻“四水四定”原则 进一步加强兰州市生态水系统治理的建议
2025年08月20日
字数:1,154
版次:03

张丽霞


  兰州作为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积极践行“四水四定”原则,“双水源”保障城市供水,推广滴灌、喷灌、渗灌等高效节水技术,750余座调蓄水池助力两山绿化,水资源调配与承载能力提升;依托“智慧黄河平台”形成“监测—评价—溯源—预警”的现代化监管体系,实现水质实时监控;实施污水地埋式处理+生态治理模式,在碧桂园等新建社区配套中水回用系统;新区推广冷却水循环利用技术,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生态水系统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但目前仍面临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生态水系统连通不足、再生水利用机制待健全等问题,为此建议:
  一、强化刚性约束,优化水资源配置。严格执行取水许可与定额管理制度,对地下水超采区取水实施提级审批,严控高耗水项目落地。建立用水预警机制,动态监测水资源利用状况。在农业领域推广“灌溉定额+智能计量”模式,依托用水权交易市场,推动农业节水增效,引导水资源向高效产业转移。加快构建“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多水源互补体系,提升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率,缓解供需矛盾。
  二、深化系统治理,修复水生态本底。选取大砂沟、硷沟等10条重点洪道,实施“清淤疏浚+生态护岸+活水循环”综合治理工程,配套建设小型湖泊,重塑“沟渠成网、湖泊点缀”的水系格局。借鉴“尾水湿地”经验,在雁滩南河道等区域建设人工湿地,选择适宜的湿地植被进行种植,如芦苇、香蒲等,通过水生植物净化水质,减少入黄河污染负荷。
  三、完善循环体系,提升再生水利用率。加大再生水回用管网建设力度,在大型社区、黄河风情线等绿化集中区域同步规划管网;通过合理规划提水、引水线路、旧管网改造提升等加大南北两山再生水末端建设,提升生态水系统的连通性与稳定性。健全再生水利用激励政策,对使用再生水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支持;同步完善监管机制和监测制度,保障再生水安全使用,激发市场主体的参与积极性。
  四、坚持科技赋能,提升治水效能。升级兰州市水务综合业务平台,整合河湖长制管理、水旱灾害防御、用水权交易等功能模块,运用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实现河湖治理、灾害预警、排污监控的智能化决策。推进大砂沟灌区信息化建设,实现灌区信息采集的自动化、信息存储的数字化、远程控制管理的网络化和分析决策的智能化。鼓励企业加大节水技术研发投入,推广先进节水工艺与设备,推动工业节水技术迭代升级。
  五、健全长效机制,凝聚治理合力。加强黄河生态保护法规、政策的落实,将“四水四定”指标纳入党政考核体系,压实生态保护责任。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水资源保护成效显著的区县给予奖励,并设立“黄河生态保护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污水处理、湿地运营等生态项目。开展“节水社区”“绿色企业”评选活动,加强节水宣传教育,培育全民节水意识,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施治、公众参与的协同治理格局。
  (作者系九三学社兰州市委员会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