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朱麻滩地名小考
2025年07月21日
字数:813
版次:03

潘硕珍


  岷县寺沟镇朱麻滩村,有人认为朱麻滩是藏汉合语地名,朱麻是“珠穆朗玛”的省略写法;有人认为因明末李自成起义军在此驻过兵马而得名;更有人认为它是阿语,写作主麻才对。我认为这些都不对。朱麻滩本名苎麻滩,意为生长苎麻的草滩。因“苎”字难认,被村镇干部依据谐音改写今名。
  据《实用汉字字典》解释:“苎,植物名,即‘苎麻’。多年生草本,茎部韧皮纤维坚韧有光泽,供纺织或制渔网和造纸。”苎麻,又可写作纻麻,荨麻科苎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全体密被长柔毛,叶互生;托叶锥形,早落;叶柄长有毛;叶片呈心形,上表面粗糙,散生粗疏毛,下表面密被交织的白色绵毛;花单性,雌雄同株;果实近球形,花期8—10月。苎麻是植物中优良的纺织纤维,苎麻纤维纺织出来的纯麻纱和与毛、丝、棉、化纤等混纺的纱,可以制成各种高档的服饰面料。
  苎麻分布于中国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江西、台湾、浙江、湖北、四川,以及甘肃、陕西、河南的南部广泛栽培。秦汉以前,苎麻已进入北方,《诗经·陈风·东门之池》:“东门之池,可以沤苎。”东门的池塘可以长期浸泡苎麻。
  岷县境内也有苎麻这种植物。甘肃诗人苗菁写过一首与西江镇草滩村用苎麻织麻布的诗歌:“风把太阳架在木制的织布机上/一棵棵青翠的苎麻被生生剥离成/充满弹性的纤维/从昨天纺纱成云的早晨/慢慢织到今天经纱上浆的黄昏/安静的草滩村/感觉时间的梭子经纬交织/一团团抽丝剥茧的麻线疙瘩/被簌簌的寒冷一遍遍漂洗/我迷恋那些雪一样纯洁的事物/生命里带着麻布一样缠绵的柔韧”。
  在岷县,人们用线杆捻麻线或用纺车将大麻皮、胡麻皮或苎麻皮纺成麻线,编织绳索,纳布鞋底子;再用麻布机织成麻布,缝衣服、麻布口袋和晒粮食和菜籽的帐子。
  朱麻滩位于藏河东岸,地势平坦。距离朱麻滩十华里远的纸坊村因有造纸作坊而得名。过去,寺沟镇寺沟村朱麻滩村扎地村中间有一条马路,再从扎地村出发,过坞麻河去纸坊村,白土坡砖厂附近的麻路(白土坡自然村),是给纸坊村造纸作坊运输苎麻的必经之路,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