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逸事
2025年07月11日
字数:792
版次:04
三伏天,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古时候,没有空调电扇,人们是怎样过的呢?
先说这吃。“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是北方的讲究。伏天里,人体消耗大,要补充营养。饺子,馅料丰富,有肉有菜,包罗万象;面条,过水一捞,浇上卤子,清爽可口;烙饼摊鸡蛋,香脆金黄,配上绿豆汤,解暑又解馋。古人智慧,就在这饮食之中。你看那《报孙会宗书》里,“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炰羔,斗酒自劳”,虽是劳作辛苦,却也懂得在伏天里犒劳自己。
再讲这住。“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要找个凉快地儿,水边最佳。古人喜欢在庭院里搭个凉棚,种上几棵大树,树下置一竹榻,手持一把蒲扇,轻轻摇动,微风拂过,倒也惬意。有条件的,还会在水边建个水阁,四面通透,临水而坐,感受那丝丝凉意。更有甚者,冬日藏冰,夏日取用,冰块置于室内,凉风习习,不过这可不是寻常人家能享受的待遇。
出行呢?烈日炎炎,自然是要减少外出。若非得出门,那也得做好防护。头戴一顶大草帽,身穿一件轻薄长衫,脚下踏着草鞋,虽不似现在这般时尚,却也实用。古人还会随身携带一把扇子,或是团扇,或是折扇,扇面上题诗作画,既实用又风雅。摇动起来,微风阵阵,还能驱赶蚊虫。
消遣娱乐也是必不可少的。夏日夜晚,古人喜欢在院子里纳凉。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听着老人讲述那些古老的故事,或是神话传说,或是历史典故,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偶尔传来阵阵蝉鸣,与那故事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妙的夏夜图。若是文人雅士相聚,那就更热闹了。吟诗作对、品茶论道,好不自在。他们还会赏荷,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荷花,在夏日里盛开,给人带来一丝清凉和宁静。
古人过三伏天,虽没有现代便利,却也有属于自己的乐趣。他们顺应自然,在炎热中寻找那一抹清凉,在平凡的日子里发现美好。如今,我们有了空调电扇,却少了那份与自然亲近的机会。不妨在这个三伏天,学学古人,放慢脚步,感受那份简单而纯粹的快乐。 (范天伟)
先说这吃。“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是北方的讲究。伏天里,人体消耗大,要补充营养。饺子,馅料丰富,有肉有菜,包罗万象;面条,过水一捞,浇上卤子,清爽可口;烙饼摊鸡蛋,香脆金黄,配上绿豆汤,解暑又解馋。古人智慧,就在这饮食之中。你看那《报孙会宗书》里,“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炰羔,斗酒自劳”,虽是劳作辛苦,却也懂得在伏天里犒劳自己。
再讲这住。“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要找个凉快地儿,水边最佳。古人喜欢在庭院里搭个凉棚,种上几棵大树,树下置一竹榻,手持一把蒲扇,轻轻摇动,微风拂过,倒也惬意。有条件的,还会在水边建个水阁,四面通透,临水而坐,感受那丝丝凉意。更有甚者,冬日藏冰,夏日取用,冰块置于室内,凉风习习,不过这可不是寻常人家能享受的待遇。
出行呢?烈日炎炎,自然是要减少外出。若非得出门,那也得做好防护。头戴一顶大草帽,身穿一件轻薄长衫,脚下踏着草鞋,虽不似现在这般时尚,却也实用。古人还会随身携带一把扇子,或是团扇,或是折扇,扇面上题诗作画,既实用又风雅。摇动起来,微风阵阵,还能驱赶蚊虫。
消遣娱乐也是必不可少的。夏日夜晚,古人喜欢在院子里纳凉。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听着老人讲述那些古老的故事,或是神话传说,或是历史典故,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偶尔传来阵阵蝉鸣,与那故事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妙的夏夜图。若是文人雅士相聚,那就更热闹了。吟诗作对、品茶论道,好不自在。他们还会赏荷,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荷花,在夏日里盛开,给人带来一丝清凉和宁静。
古人过三伏天,虽没有现代便利,却也有属于自己的乐趣。他们顺应自然,在炎热中寻找那一抹清凉,在平凡的日子里发现美好。如今,我们有了空调电扇,却少了那份与自然亲近的机会。不妨在这个三伏天,学学古人,放慢脚步,感受那份简单而纯粹的快乐。 (范天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