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生态之笔绘河湾新图
2025年09月26日
字数:2,294
版次:02
本报记者 邱瑾玉
秋季的榆中县河湾村,青峦叠抱,野花缀径。风过处,草木簌簌,果蔬芬芳暗浮,陇上田园如诗。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2023年起,省政协开展助力河湾村生态宜居和美乡村建设行动,提出要把河湾村打造成“两山论”实践基地和学习浙江“千万工程”样板村。
助力工作伊始,省政协紧密结合河湾村实际,与县乡村一道,在乡村规划、环境整治、产业升级等方面持续发力,用实干实绩,闯出了一条生态与发展并重的乡村振兴之路,勾勒出“天蓝、水清、景美”的乡村新图景。
高位谋篇 擘画生态河湾新蓝图
初秋,雨后的河湾村笼罩在一片薄雾中,如梦似幻。走在村里的水泥路上,虽然整个路面湿漉漉,但是几乎看不到一滩一滩的积水。乡镇干部指着覆盖着缝隙式盖板的排水暗沟,笑着说:“现在我们小山村也有了排水暗渠,这种一般用在景区公园的三缝排水砖,既顺畅排走了雨水,又有效阻挡了树枝和杂物,特别适合我们这样的山村。”
如今,漫步河湾村,清澈见底的溪流蜿蜒而下,亭台楼榭点缀其间,栩栩如生的彩绘墙勾勒出乡村振兴新图景,纵横交错的硬化路串联起千家万户,红顶粉墙的农家小院掩映于绿树繁花之中,处处流淌着恬淡悠然的生活意趣,移步换景间尽显诗意栖居。
这场美丽蝶变,始于一场“内外兼修”的乡村振兴攻坚战。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美丽乡村建设必须首先回答清楚“为了谁、依靠谁、造福谁”这一根本性命题。
省政协按照把河湾村打造成“两山论”实践基地和学习浙江“千万工程”样板村的目标定位,紧密结合河湾村实际,提出要加快推动生产绿色发展,转变传统生活方式,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结构,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让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农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和最终受益者。必须始终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始终把农民满意度作为衡量美丽乡村建设成效的根本标尺。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吃水要车拉、上厕所用土埋。”在河湾村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苏海莲做梦也想改变自己过的日子。
“村民代表大会上,大家对省政协的帮扶计划热情很高,都愿意参与进来,愿意共同出点子、想办法,再加上县上、乡上的支持,相信我们的村庄会更绿更美,大家的日子会更甜更幸福。”时任河湾村党支部书记王继舜说。
调研论证,谋定而动。一场以生态筑基、惠民为本的乡村焕新行动,蓝图渐展,蓄势而发。
规划领航 下好美丽乡村“先手棋”
2023年8月,省政协邀请省直有关部门、规划设计院所、节水公司等,与县乡村一道在前期广泛调研、征求意见、不断修改完善的基础上,形成了《河湾村生态宜居和美乡村建设规划》。提出要通过高标准设计、高点位打造,让村庄美起来、活起来、富起来,真正成为美丽村庄的标杆、乡村振兴的样板。一场始于人居环境整治、迈向生态深层变革的实践,正在河湾村全面展开。
按照“当年起步”要求,2023年初,省政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邀请省生态环境厅、省林草局、兰州市政协和榆中县主要负责同志,与南京环研所、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修改完善河湾村建设规划设计。同时,加快推进上下水工程建设进度、协调落实村社道路硬化项目、着力推进村容村貌改造整治……马坡乡组织村两委班子和当地群众,出动挖掘机、农用机械206台(次),清理“三堆”和生活垃圾150余吨,拆除废弃房屋5院,拆除墙体460米、700平方米;实施乡村建设示范村项目资金130万元,计划衬砌护坡2130立方米,铺设吸水砖1370平方米,绿化面积1500平方米。
从2023年到2025年,三年接力,锲而不舍,成效斐然。
河湾村村庄焕新行动,正以高标准、全域化方式迅速推进:完成162户庭院风貌改造,家家户户通上了安全洁净的自来水,水冲式户厕改造和“太阳能+生物质炉”清洁能源供暖入户全覆盖工程;拆除残垣断壁3600平方米、废弃棚圈127处,广植花卉3万余株、优质乔木1500棵,实现“四季有绿、三季有花”;推进河道治理,完成公益设施配套,文化活动阵地提档,生活垃圾、污水有效治理,人居环境实现质的飞跃。
如今,漫步河湾村,新修建的步道串联起田园风光,新种植的草坪、花卉点缀房前屋后,精心营造的小景观随处可见……“开门就是花园、全村都是景区”的愿景已然成为现实。
在省政协和各级各界人士的助力支持下,苏海莲的愿望逐一实现:自来水通到灶台,水冲式厕所取代旱厕,清洁便利的太阳能暖气替代了烟熏火燎的煤炉。她家焕然一新的面貌,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示范样板。
有机沃土 织就乡村振兴底色
河湾的优势在生态,潜力在生态,未来更在生态。在省政协的协调指导下,河湾村组织村民代表前往浙江“千万工程”示范点学习考察,开眼界、长见识,充分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休闲露营、农家乐、庭院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打造乡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今年8月5日,一辆旅游大巴车缓缓开进了河湾村,停靠在三社附近的游客专用停车场。一群孩子嬉笑着走下车,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乡村研学活动。
据了解,由榆中县现代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引入市场化运营模式,建成了“云隐河畔”精品民宿,试营业期间,游客就络绎不绝。目前,全村已有10户农家乐开门迎客,昔日观望的村民纷纷投身其中。
河湾村,地处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林缘区,这里生态良好、水土洁净、日照充足,具有天然生态资源禀赋。“通过打‘山水牌’、念‘山字经’,生态正在变成‘摇钱树’,风景正在成为‘聚宝盆’,村民过上了现代幸福美好新生活。”榆中县委书记崔峰巍说。
随着人居环境的改善,河湾村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空前高涨。良好生态正在成为河湾村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点,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正在河湾村铺展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