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金融事业探索实践
2025年08月11日
字数:2,479
版次:03

王卫斌


  1938年1月中旬,在晋察冀边区军政民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发行边币、统一币制成为热点议题。3月下旬,关学文利用安国县的印刷设备和技术力量,组建成立了边区银行印刷部,成功开印了敌后抗日根据地最早的红色货币。但因银行准备金太少,仅印发了1元、5元面额边币数万元。为了树立边币信用,边区党政决定联合法币,集中打击伪钞。日伪转而采用鱼目混珠法,特意在伪钞上设计了中华圣贤头像,盗印河北省银行和平市官钱局的小额票券,连同平津各银行杂钞一起挤向边区。边币发行量小,印刷质量差,特别是缺少筹码辅币,完全陷于被动境地。
  1938年下半年,边区银行印刷部独立升格为边区印刷局,专责边币制版印刷。边区银行保留加印部,专责边币签号印码。总行和印刷局先后从辛集、武强等地,招收到一批技术工人,引进了整套设备和一台柴油机,并在冀中设立了分行加印部和印刷分局,增发了1角、2角和5角辅币,边币发行量达到410万元。1939年下半年,边区印刷各局、银行加印各部陆续迁驻灵寿县油盆,合并成立了边区印刷总局,边币生产实现了流水线作业。边区银行增发了2元主币和20枚铜元券,边币发行量达到1626万元,各县合作社也发行了约400万元流通券。
  边币发行量、印刷质量和筹码辅币都有了保证后,边区政府采取拒绝使用、坡度贬值使用等办法,逐一把各种伪钞、杂钞全部打出了边区。1939年12月上旬,阎锡山在晋西制造严重的反共摩擦事件,再加上晋钞及山西土货券发行过滥、一文不值,边区政府果断禁止其流通,且不予兑换。到1940年年底,边币已有70%的现金准备,30%的实物和保证准备,增发了10元面额的主币,发行量突破3428万元,接近饱和程度。在边区货币流通市场上,边币已占80%,法币仅占20%,基本上一方清汉。
  1941年1月上旬,国民党在皖南把红色货币一律定性为“伪钞”,不惜动用军事力量遏制边币发行流通。12月上旬,日寇挑起太平洋战争后,丧失了利用法币套取外汇,采购国际战备物资的渠道,不得不贬值抛弃法币,转向国统区大后方抢购物资。晋察冀边委会正式宣布边币为唯一本位币,禁止法币在边区市场上流通使用。规定凡法币持有者需要用钱时,必须向边区银行按市价兑换成边币。各级政府征收款项时,不再接受法币。边币由此获得了独立自主的地位,而穷途末路的法币、伪钞信用一落千丈。
  晋察冀边区党政随机应变、以患为利,对敌货币斗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边币发行谨慎、币值稳定,赢得了边区社会各界的信任。有不少富人视边币若金银,当作一种储藏保值手段。即使是在敌占区各大城市车站,使用边币早已成了公开的秘密。据日本华北方面军参谋部1942年8月份的统计,边区券等中共系货币流通额已达数千万元。又据原边区银行研究室主任尚明回忆,边区银行自创建到抗战胜利,共计印发了14种面额、33种版别、48.52亿元边币,使用人口800万。
  三
  晋察冀边区总体地狭田少,耕地、牲畜、农具等生产资料,大都集中在少数地主富农手中。自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出于攫取原料、倾销商品的需要,在局部地区推动了某些产业的畸形发展,形成了单一脆弱的半殖民地经济结构。日寇全面入侵华北地区后,即对边区“卡脖子放血”,实施野蛮的军事围攻破坏和经济封锁掠夺。国民党军队抗战不足、扰民有余,五台县一天之内就被勒索了六七千头驮骡。城市达官贵人纷纷裹挟钱财远逃,乡村土豪老财也藏匿现金不出,造成边区金融闭塞、生产停顿、市井萧条。八路军的给养不堪言状,物质动员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1938年1月中旬,晋察冀边区军政民第一次代表大会决议规定,边区银行的主要业务为代理金库、调节金融,举办低利农工商业信用货款。总行经理关学文亲自指导,设计了以黑马耕地为主景的边币图案,突出了抓生产、促抗战的主题。然而根据地初创、百废待兴,边币发行主要还是解决财政透支。据晋察冀边区银行总行档案记载,该行1938年度的一般业务用款中,政府用款占96.06%。1939年度的投资贷款项目,只有商业贷款1万余元。而商贸部门热衷于盈利,对外输出粮油副食品过多。七八月间,华北各地发生特大水灾,次年边区全境闹春荒。
  1940年1月下旬,边委会指示边区银行按月息4厘,发放合作贷款300万元,用于补充粮食、农具,推动修滩、造田和开渠工作。这批合作贷款实际贷出284万元,经层层分解后并不多,且存在分配不公平的弊端。1941年3月上旬,边委会决定以收回的合作贷款作基金,由边区银行统一按月息5厘,转贷于私资力所不能及的生产事业。但本年度边区银行更偏重于扶持商业贸易,商业贷款达到565万元,而生产、合作两项贷款也不过23万元。自12月上旬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日寇对边区的经济封锁步步升级,依靠对外贸易调剂余缺越来越困难。
  1942年1月19日,边委会指示坚持敌后长期抗战,需要健康持久的财力物力,决定向北岳区发放农业贷款200万元。本年度边区银行还发放了工业贷款221万元,救灾贷款155万元,但商业贷款仍占大头,增加到752万元。12月下旬,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高干会议上,批评了单纯在财政收支上打圈子的陈旧保守观念,指明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财经工作总方针。1943年1月中旬,晋察冀边区召开第一届参议会,提出今后应加强根据地经济建设。本年度边区银行发放了春耕贷款900万元,另向北岳区合作社发放合作贷款145万元。
  1943年11月下旬,毛泽东又在陕甘宁边区群英大会上,批评了“只向群众要东西”的国民党官僚主义作风,号召把个体农民组织起来,走合作社形式的集体化道路。1944年1月中旬,晋察冀边区召开为期9天的经济会议,掀起了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大生产运动。本年度边区银行发放了耕畜贷款2000万元,生产贷粮1.8万石。12月下旬,晋察冀边区召开第二届群英大会,提出1945年要争取“耕三余一”,逐渐达到工业品自给。本年度边区政府发放了贷款2.95亿元,贷粮9.26万余石。合作社增加到7400多个,生产业务扩大到20多种。
  晋察冀边区党政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用金融货币当武器,战胜了空前严峻的人为灾难。据原边区国民党代表刘奠基的统计,边区政府自1939年至1945年,共计发放了各类贷款4.42亿元,贷粮18.85万石,有力地支持了边区实业的恢复和发展。边区实现了物质自给自足,精神也得到了解放自由。干群上下同心,军民步调一致,“敌来就打,敌退则耕”,钳制歼灭了大量日寇精锐兵力。 (连载下·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