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活动是一所女子大学堂
2025年07月11日
字数:1,311
版次:03
毕淑敏

西和晚霞湖景区 摄影/黄选平

照花瓣 摄影/杜雨林
毕淑敏 一九五二年十月出生于新疆伊宁,籍贯山东文登。国家一级作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内科主治医师,注册心理咨询师。著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女心理师》《鲜花手术》等。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北京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我从北京来,一到陇南一到西和,就被这里悠久的历史所震撼,被此地现代女性在家乡脱贫攻坚中发挥的巨大作用的事迹所深深感动。
我们欢聚一堂,沉浸在欢乐喜庆的气氛中,要铭记一条河——这就是西汉水。
因为它,我们有了一个朴素而庄严的称呼,这就是汉族。汉族所穿的传统服饰,传说为黄帝制作,被称为汉服。有一种美丽的石头,在皇宫中巍峨精致,那就是汉白玉。一种酣畅淋漓的古老文体,被称为汉赋。一个大一统的朝代,就是汉朝。我们的丰富绚烂的文字,被称为汉语。
我们欢聚在这里,欢迎一位女神,她就是巧娘娘。巧娘娘天性勤劳,天空中所有的霞锦,都由她巧手织就,人间才能瞻仰五光十色的天穹。太阳在它的伴随下盛装出席,华丽谢幕,月亮才不再孤独。她从七月初一至初七历时七天,在人间和无数青年女子欢聚一堂,传授做人做事的种种知识和礼仪,成为陇南女儿们最盛大的节日。女子们梳妆打扮,载歌载舞,抒发自己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对土地和明天的向往。
从这个意义上说,乞巧活动是一所女子大学堂。巧娘娘,就是千百年来无数女子的老师。女子们在这所特殊学堂里,学习做人的基本道理,学习各种生活技能,体察人间的疾苦,感悟人生的艰难,埋下对美好明天的理想。女孩子们结成一个友爱的集体,一起活动,一起训练,一起面对困难和挑战,一起享受胜利和欢乐。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在古汉水边,有这样一种浓重的学习氛围在山间弥漫,让位于社会最底层的妇女们,得以一展歌喉直抒胸臆,针砭时弊,述说心中的悲凉和对未来的向往。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它包含着一代代女子的心愿和理想,凝结成一句句曼妙而有深意的歌词,打着时代的烙印,至今震撼我们的心灵。
我们集合在这里,欣喜地看到,今天的陇南女子们,取得了多么令人振奋的成绩!乐观、自信、好学的梁倩娟,是咱“陇上庄园”淘宝店的负责人,让家乡的特产走向全国各地,带动周边乡亲们获利一千多万元。王冬梅用善良的博大情怀,将人间温暖传递。赵芳兰的坚强、乐观,王新力的奉献与担当,都感人至深。特别提出的是少女杨丹,她身上努力、勤奋,独立、乐观的精神,让人钦佩不已。
巧娘娘平日身在天堂,离我们很远。她在今天这个特定的日子,离我们很近。她就在我们身边,能够看到我们的一举一动,理解我们的心思和苦恼。巧娘娘下凡来,曾教会天下的女子针线与茶饭,教会天下女子绣花与文章。巧娘娘与时俱进,会鼓励今天的女子学习外语与电脑,学习互联网与新科技……时代在变化中,巧娘娘的精神有一点从未改变,她关心民间的疾苦,喜欢一代代的女子奋发向上努力学习,成为生活的多面手,成为精彩而快乐的女子,生活美满幸福。
愿天下女子都来传承乞巧的好风俗,不断学习进步,在祖国的大地上,写下最美篇章。愿西汉水这条母亲河,与天上的银河交相辉映,奔腾向前!(原文刊登于《人文甘肃》第三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