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路遥与兰州的不解之缘
2025年07月07日
字数:1,643
版次:04

李百龙




  提到路遥与兰州的缘分,首先想到的是《平凡的世界》中王满银来兰州贩卖白兰瓜的情节。白兰瓜,又名兰州蜜瓜,原产于美国,美国人把它叫“蜜露”。1944年,美国副总统华莱士在访华途经兰州时,亲自将美国水土保持学家罗德明捎来的“蜜露”种子交给时任甘肃省建设厅厅长的张心一。随后,张心一组织在兰州地区的砂田里试种成功,因种子系华莱士携来兰州,故将此瓜命名“华莱士”,1956年更名为“白兰瓜”,沿用至今。 白兰瓜皮厚瓤甜,汁丰肉嫩,成为兰州的特产,逐渐向全国多个省市销售。我想,路遥一定是品尝过味美香甜的白兰瓜,才会把它写入书中。
  读了延安大学梁向阳教授(笔名厚夫)作品《路遥传》,才发现原来路遥还到过兰州,并且是在构思《平凡的世界》的重要时刻。
  1984年隆冬的某个凌晨,西安下了一场多年未见的大雪,早晨6点雪花还在飞扬,已经一夜未眠说了一晚上闲话的路遥和弟弟王天乐,互相拉扯着,来到了西安大差市十字路口。路遥站在十字路口的交警台,学交通警察那样打起了手势。王天乐第一次看到路遥这种孩童般的样子,笑得在雪地里打滚。过了一会儿,路遥立正站住了,面对陕北的方向,久久未动。突然,他把王天乐叫起来,说要马上回去收拾东西,离开西安,有重大事情要告诉王天乐。就这样,两人登上了开往兰州的火车。
  兄弟俩在兰州的招待所安顿下以后,路遥冲了一杯咖啡,来回在房子里走动,过了很长一会儿,他才对王天乐说昨天早上突然来了一个大灵感,这个灵感很早就来过多次,但一直抓不住它。昨天早上终于把它抓住了,激动得气都上不来。
  接着,路遥讲述了自己的设想:实际上我们多年来的对话,一直是围绕这部大书的。是的,我要写一部大书,就像柳青说的那一种大书。是向陕北的历史作交代的一部大书。我要从咱村子写起,写到延安,写到铜川,一直写到西安。我的主人公就是沿着你走过的曲折道路,一直走向读者。通过你的生活经历,带出上百个人物,横穿中国1975年到1985年的十年巨大变革时期。作品要在一百万字以上,这是我四十岁之前献给故土的礼物。王天乐感觉此时路遥的气势完全是一个将军,他的目光好像已经看到了一群生龙活虎的人物大军,和他亲切地攀谈着、行走在生活的大道上。
  又是一个通宵,路遥和弟弟全身心地投入到火热的工作之中。第一个晚上,绘制了小说的地貌草图。从路遥家乡清涧县石咀驿镇王家堡村,一直沿线绘制到西安钟楼。他们把这一带的山川河流、机场公路重要建筑等等全部描绘出来。路遥告诉王天乐,第一步工作很重要,因为所有的人物都要反复在这一地带走动。如果作家不熟悉地形,小说的人物一旦走动起来,作家的描写就十分困难。
  第二天晚上,列出人物和地名表。为起人物名字,就把俩人难死了。孙少平、孙少安、田福军、金光亮、金俊武,双水村、黄原地区、铜城等等人的名字和地名才写在纸上。剩下的时间就是讨论主人公在事件中怎样进行的问题,每一年,每一次发生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一切工作都在万分激动的情绪中展开。为了全神贯注商讨创作,他们每天只上街买一次吃喝的东西,然后就闭门不出。就这样,路遥兄弟俩在兰州住了15天,完成了最初的《平凡的世界》的草图和大框架。共三卷,暂定名《黄土》《黑金》《大城市》。兄弟俩后来才知道,对于《平凡的世界》来说,万里长征还没有迈出第一步。
  在兰州时,路遥对弟弟说出了之所以来兰州的缘由。他说:“在这里构思这部长篇小说可能是上帝的安排。远方叔叔家的女儿、小名叫竹子的三姐就嫁在这兰州一个不远的地方。那时候咱家穷,村里人看不起咱,唯有三姐对咱们最好,等一切好起来后,咱俩一定要在兰州找到三姐。”三姐长得好看,就像陕北初开的桃花一样,路遥说自己小说里的人物,凡是写漂亮女孩子,大都是用三姐的外形。
  路遥兰州之行的史料来自路遥弟弟王天乐著的《<平凡的世界>诞生记》一文,正是因为王天乐的回忆与写作,才让我们有机会了解到路遥与兰州这座城市的这段故事。遗憾的是,路遥关于《平凡的世界》的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一书中,没有将这段经历写入书中,否则我们会了解到更多的细节,以及路遥自己如何看待这段往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