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石化化工资源优势 聚力打造国家级化工产业集群
2025年07月04日
字数:1,408
版次:03
省政协常委,民革甘肃省委员会常委,省侨联主席 袁斌才
我省石化资源丰富,石油储量位居全国第二,省域内有16条石油、天然气、成品油输送管道通过,已形成包括开采—炼化—基础化工—合成材料—精细化工的完整石化化工产业体系。石化化工也是我省工业第一大产业,占规上工业的三分之一,丁腈橡胶规模国内第一、亚洲第二、世界第三,催化剂产能跻身世界前五位。同时,我省煤炭预测储量1428亿吨,具备发展煤化工产业的资源优势,且近年来在煤炭清洁利用、化工新材料等关键技术研发上不断发力,为煤化工产业升级提供了难得机遇。从国家层面看,化工新材料产业是未来我国科技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领域,特别是在高端聚烯烃、工程塑料、高性能纤维、功能性膜材料和电子化学品等方面发展空间巨大。同时,国内下游新兴产业用户对高端化工新材料需求旺盛,为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更多市场机遇。但目前我省在发展化工新材料产业方面也面临一些短板制约:
一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不高,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高端产品仍依赖进口,比如在高端聚烯烃的某些特殊生产技术上存在技术瓶颈。
二是产业配套不完善,化工新材料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不足,相关配套产业发展滞后,缺乏专业化的原材料供应商和产品应用市场,导致企业采购成本偏高,产品市场推广难度大。
三是在化工新材料领域的研发投入相对较少、投入渠道相对单一,主要依赖企业自身积累和银行贷款,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导致产业发展资金短缺,制约了产业规模的扩大和技术创新。
为此建议:
1.加强省级统筹规划,把发展化工新材料产业作为我省构建绿色化工产业体系的主攻方向。建议在制定我省“十五五”规划时,将加快发展化工新材料产业纳入我省“十五五”规划制造强省建设重点,编制化工新材料产业专项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从政策层面给予大力支持,引导资源向化工新材料产业集聚。
2.整合创新资源,打造创新孵化平台和科技创新联合体。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探索整合发挥兰州大学、中科院兰州化物所、兰石化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化工科研资源,布局打造校院企合作创新孵化平台和科技创新联合体,支撑企业在尖端领域不断推出高端新材料和产品。推进化工新材料“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精准支持对接企业技术需求与科研院所科技攻关,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开展关键技术研发项目,推动创新成果向民营企业转化。探索建立化工新材料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机制路径,推动培育化工新材料领域更多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集群崛起。
3.完善产业配套,加强化工新材料产业特色园区建设。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提高园区承载能力和产业集聚水平,吸引上下游企业入驻园区,形成产业集群效应,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产业竞争力。同时,建立产业配套企业库,对配套企业进行分类管理和培育,加强与国内其他地区产业配套合作,拓宽配套渠道。
4.加大资金投入,设立化工新材料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借鉴设立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的经验做法,整合吸引省内外大型石化化工企业、金融机构以及社会资金,设立我省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投资引导基金。优先支持高端聚烯烃材料及关键单体、高端合成橡胶、高端合成纤维材料及单体、工程塑料及特种工程塑料、电子化学品、生物基材料、二氧化碳(CO2)资源化利用技术以及塑料化学循环技术等。引导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