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再现丰饶的“文人画”世界
——读《忽有山河大地》
2025年06月23日
字数:1,570
版次:04

刘昌宇




  国画,又称中国画,其意境深远的表现手法,常给人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呈现出国画亘古悠长的魅力。谈起国画,大家免不了会对其作者发生兴趣,正所谓“画中见人品”。的确,创作出这些名画的作者,除了有着高超的艺术造诣之外,一定还有着非凡的心灵追求。怀着一份探求,摊开青年作家胡烟的最新散文集《忽有山河大地》,思悟中,不觉被众多画者的别样人生所触动。
  全书以王维、苏东坡、宋徽宗、米芾、董其昌、石涛、沈周、八大山人、郑板桥、齐白石等26位文人画家为书写对象,通过画家们的成长经历、代表性绘画作品,再现了文人画家这一群体丰富的情感世界和丰饶的精神世界。胡烟将专业的书画点评,与翔实的史料论证相结合,力求每一场评析,都有严格的考据可依;每一处学术上的赏鉴,都有相应的学理作为支撑。加之她流畅的文笔,辅以诗意缱绻的文学表达,由此带来了很强的可读性和浓郁的审美情趣。
  长久以来,欣赏一部画作,尤其是一些经典的名画,无外乎从布局、构图、着墨、线条、颜色等方面入手,画者有没有匠心,是否表现出创意,一切按作品的实力说话。但胡烟却打破这种规制,以文人画家为视角,深入其内心世界,从他们的人生理想、道德操守、精神境界等层面,感悟其所思所想,力求从跌宕起伏的命运遭逢里,去探寻他们充沛的艺术之源。进而透过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作,去领略他们笔下的丰饶世界。比如苏轼,之所以能在一场场政治失意面前,始终保持一份清醒、豁达和睿智,与他澄澈通彻的人生观有着很大的关联。这位真性情的文人,因敢于秉公直言,让他在封建时代的官场深受打压。但正是这份耿直,相反却让苏轼在艺术疆场上大放光彩。他的《枯木怪石图》,就是苏轼心灵的写照。他用枯墨画枯木,着意用压仰扭曲的笔法,表达内心的苦闷,寓意自己的政治抱负难以施展;但细观画面上的众多枝条,却奋力向上,处处透着枯木逢春的欣悦。苏轼内心的“真”,无论让他的诗也好、画也罢,都洋溢着清奇、隽永的思想魅力,这样的求真,让他很快找到了艺术的捷径。可以说,没有这份坦荡的真性情,也就不会有苏轼辉煌的艺术成就。
  说到中国文人画,不得不提到宋微宗赵佶。这位皇帝出生的书画爱好者,虽然在大师云集的中国文人画列中算不上顶流,但却以秀丽、工整的笔法,自带“流量”,在中国画坛占据着独特的地位。在治国理政方面,赵佶更多的是乏善可陈,算不上一个好皇帝。然而,他缜密细微的艺术洞察力,却让他在绘画上如鱼得水,表现出很高的天赋。他的《芙蓉锦鸡图》,一落笔就技惊四座。画中的锦鸡,仰头凝望着远处翩翩飞来的彩蝶,脚下的芙蓉花和旁边的秋菊开得正盛……整个画面质朴干净,动静结合,满溢着安谧祥和的艺术氛围。他的敏感、多情,难免让他在处理政事上意气用事,而置身画界,这种我行我素的气质,又恰恰成就一个嗜画的赵佶,让他出色的艺术才华,在翰墨香里得到了很好的释放。
  在中国文人画列中,王维堪称一个独特的存在。更多的人可能对他的诗作印象深刻,殊不知,这位诗家在中国画坛也是位举足轻重的人物。苏轼、董其昌、顾恺之都是他的“超级粉丝”。苏轼赞其画意在笔先,善于“画心”。董其昌尊称他为“文人画的鼻祖”,顾恺之面对他的“画心”之作,常自叹弗如。他的《雪溪图》,用浑厚的画笔,勾勒出小桥、溪流、房屋、雪雾,灰与白的巧妙运用,把雪后乡村的自然、宁静,描摹得格外动人。王维能赢得众多画坛中人的首肯,得益于他有一颗禅心,宠辱不惊地活着,安之若素地看待周遭的一切,自然让他的画作禅意深深,充满着梦幻般的魔力。
  “文人画”里写春秋。《忽有山河大地》不是画传,也不是专业的理论著述,它更像一个人的心情笔录。胡烟在于我心有戚戚焉中,触及中国文人画家的心灵世界,解读其人其画,评析艺术修为,活画出他们各领风骚的艺术人生。山河大地因他们而璀璨,艺术中国因他们而生辉。行走大江南北,领略国画长廊,《忽有山河大地》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