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关于持续关注和支持养老机构健康发展的提案
2025年09月01日
字数:1,454
版次:01

刘仲奎


  一、基本情况及原因和根据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目前甘肃省总人口2492.42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426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7.09%,老年人中65岁以上33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44%。随着老龄化加剧,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持续加强机构养老政策支持,健全养老服务行业保障体系,已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养老服务财政投入还需加大。机构养老服务财政投入机制已初步形成,但距离保障机构养老服务发展的资金供给目标尚有较大差距,存在财政资金投入总量少且不稳定、财政资金来源与投入结构不尽合理、财政资金投入综合效益不高等突出问题,需要不断加大对机构养老服务的财政资金保障支持。
  二是养老服务供需矛盾仍然突出。普惠型养老机构床位供不应求,大城市养老床位比较紧张,小城市和农村空置床位过剩,养老服务设施总体不足。另外,城市的主城区由于土地紧张,购买、置换成本过高,养老阵地缺乏,优质养老机构明显不足,无法满足老年人尤其是失能老年人的服务需求。
  三是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依然紧缺。养老护理员职业整体存在从业年龄高、流动频率高、心理压力高和薪资待遇低、职业认同低、学历文化低等不对等关系,导致养老机构招人难、留人难、培训难。此外,养老从业人员中缺乏专业人员,专业医疗康复、心理咨询、社会工作者占比不足。
  四是社会力量参与积极性不高。由于养老服务前期投入大、运营成本高、盈利周期长,社会力量投入养老服务信心不足,顾虑较多,影响了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发展的积极性。
  三、意见建议
  一是合理划分兜底范围,加大财政倾斜力度。全面评估老年人的健康水平、经济能力、自理水平等综合条件,精准掌握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为其提供分级分类的养老服务。优先保障特殊老年人,合理确定机构养老补贴的范围和标准;支持政府购买服务与直接提供服务相结合,推动救助金、补贴(助)、长期护理保险等财政投入渠道衔接,从而减轻参保家庭的经济压力。可探索打造机构养老项目梯度付费模式。精细测算机构养老服务的成本并将其作为补贴的基准,建立分层分级的补贴标准体系,规范和引导中高端养老机构的运营与发展,支持养老机构连锁化、品牌化,既真正做到政府兜底保障,又能缓解政府和家庭的支付压力。
  二是优化整合养老资源,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和金融支持。伴随进城务工与代际随迁的增量,城市流动老年人总量增长迅速,应加强对区域内老年人的摸底工作,统筹考虑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和布点,切实解决服务和设施短缺或重复建设问题,支持区域性机构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同时,建设养老服务资金监管系统,实现资金从分配到拨付的全程跟踪、动态监控;加强机构养老财政资金绩效结果的评估和运用,将评价结果作为资金安排和资金奖惩的重要依据,更好发挥政策激励约束作用。
  三是进一步加强对养老服务领域人才的政策支持。通过营造社会氛围,提高从业人员社会地位;持续加强业务培训,对从业者开展技能考核,落实持证上岗,提高从业者的专业素质;提高行业待遇,吸引更多人才扎根到养老服务领域中,并保证从业人员的持续稳定;与省内各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快速培养大批专业人员,持续不断提供人才保障,加强培养新型养老服务复合型人才,建立一支养老服务专业化队伍。
  四是探索创新政策指引,完善可持续的互助养老体系。探索制定“智慧+时间银行”的政策指引,提升养老服务可持续供给能力,按照服务对象与服务难度,制定单位小时的价值标准,在志愿者“存入时间”时,折算成更为合情的“时间本金”,由银行机构提供专业服务来完成“时间数字货币”的通存通兑以及利益核算,确保互助养老、爱心循环的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