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关于统筹做好积石山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提案
2025年08月29日
字数:1,253
版次:01

霍卫平


  积石山县6.2级地震后,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指示,李强总理亲赴灾区慰问指导。在广大救援人员连续奋战和社会各界倾力帮助下,全省上下同心同力,打赢抢险救人、转移安置、保通保畅、板房筹建、秩序恢复五场硬仗,最大限度减轻了灾害造成的损失。抗震救灾虽然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地震灾后重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才能使灾区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为此建议:
  一、灾后重建要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尽快对灾区地质环境、建筑设施、经济社会运行、群众心理健康等方面做全方位调查和评估,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编制灾后重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科学界定适宜重建和不适宜重建区域,精准定位恢复重建重点地区,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优先恢复重建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和公共服务设施,将修复重建城乡居民损毁住房作为工作重点。对过渡性安置的受灾群众,根据地震灾区的实际情况,采取就地安置与异地安置,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政府安置与投亲靠友、自行安置相结合的方式。尽可能按照群众意愿进行安置,加强集中安置的宣传引导。对投亲靠友和采取其他方式自行安置的受灾群众给予适当补助。
  二、将灾后恢复重建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农村居民住房的恢复重建要与新农村建设结合推进,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为原则,实行农户自建、政府补助、社会帮扶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有关部门对村民住宅建设的选址予以指导,提供符合当地实际的多样化住宅设计图,并提供施工技术指导。恢复重建的村民住宅除体现原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外,应当达到抗震设防要求。恢复重建过程中要坚持环境保护的原则,对拆除或者拆解的废旧建筑材料以及过渡安置期结束后不再使用的活动板房等,能回收利用的须及时回收利用。积极向国家相关部委争取各类资金,实施一批生态修复、应急能力提升、水源地保护、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的生态保护和民生项目。对有科学价值的地震遗址、受损的遗迹文物和具有历史价值与少数民族特色的建筑物、构筑物要积极进行修复和保护。
  三、将灾后恢复重建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相结合
  灾后重建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利用重建进行城乡布局、人口分布、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的调整优化。将恢复重建与耕地保护和农业产业化提升项目建设一体化推进,恢复重建受损农田、高标准农田的同时,建设一批专业化、标准化的蔬菜及食用菌生产大棚和农机具库棚、畜禽圈舍、养殖池塘、机电提灌站、机耕道和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促进灾后农产品加工和收购、仓储、运输尽快恢复并发展。着眼规划受灾地区长远发展,围绕加工制造业和旅游业等特色优势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充分调动和发挥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定点帮扶单位积极性,实施产业帮扶项目,提供适合受灾群众的就业岗位,帮助受灾群众就业增收。同时,围绕受灾群众需求,将阵地前移、服务前置,持续在促进就业、扶持创业、技能提升、权益保障等方面下功夫,全力以赴稳就业、优服务、保民生,助力受灾群众恢复生产生活,重建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