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抗战文物背后的文艺号角
2025年08月18日
字数:2,097
版次:03

李笙清



图一



    

图二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军大举侵华,全国人民同仇敌忾,拉开了国共合作、全民抗战的帷幕。随着北平、天津、上海、南京等地的相继沦陷,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政府机关先迁武汉。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两党各机关云集武汉,从1937年底到1938年秋,武汉已成为全国抗战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这一时期,武汉会战如火如荼,长江两岸战火横飞,在团结抗日的前提下,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队伍迅速凝聚成新的集合体。1937年12月31日,全国文艺界第一个抗日统一战线组织——“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此后,“全国歌咏协会”“中华全国电影界抗日协会”“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日协会”“中华全国美术界抗日协会”“武汉出版业抗日工作团”等多个抗日文艺团体组织亦相继在武汉成立,文艺界无数进步人士和艺术精英荟萃武汉,在党的领导下和影响下,以文艺作为武器,唤起民众抵抗外侮,对推进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时期,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也加大了宣传力度,组建了多支抗战宣传队伍,并派出多支宣传队伍深入前线慰问、演出,在提升抗战气氛、鼓舞官兵士气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和江汉关博物馆的展柜里,分别有两件抗战文物格外醒目,看到它们,仿佛看到在那风雨如晦的年代里,我们的文艺战士不畏艰险吹动抗战号角的历史画面。
  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抗敌宣传第二队队旗(图一)。布质,竖条。长80厘米,宽42厘米。正面蓝底白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抗敌宣传第二队”。1938年2月1日,随着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在汉成立,陈诚任部长,周恩来、黄琪翔任副部长。政治部下设四厅,第三厅主要负责抗日宣传工作,下设10个抗敌演剧队、4个抗敌宣传队和一个孩子剧团。
  抗宣二队成立后,与其他演剧队、宣传队一道进行了包括政治学习、业务准备和军事训练的短期培训。在抗敌宣传队分赴各战区之前,周恩来亲自给他们作了长达五个小时的“形势与任务”的报告,并为14个分队制定了分赴各战区前线的计划和行动路线。出发前,政治部三厅给各分队颁发了队旗。遵照周恩来的指示,抗宣二队在队长何惧的带领下,高举队旗奔赴湖南平江,向战地军民宣传党的主张,开展了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抗日宣传活动,有力地配合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宣传和巩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斗争。这面队旗跟随抗宣二队经历了武汉抗战血与火的洗礼,后由队长何惧完好保存至今。1984年,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派人专程到北京向何惧老人征集到这面队旗。2002年,该队旗由专家组鉴定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今天,作为抗战历史的见证,这面队旗已成为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抗敌演剧队证章(图二),圆形,铜质,有锈迹。直径4厘米。正面沿边一圈为“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抗敌演剧队”,黑色美术字,体现了演剧队浓郁的文化艺术特色。中间位置是一个硕大的阿拉伯数字“2”,数字为红色,在一圈黑体字的衬托下十分醒目,代表着“第二演剧队”的队号。证章反面下方刻有“012”的队员编号,上面的别针完好,用于别在队员胸前。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于1938年2月初成立后,政治部第三厅于4月1日在武昌昙华林成立,由共产党人郭沫若出任主管抗日宣传动员工作的政治部第三厅厅长。三厅团结了文化界的很多知名人士,举办了第二期抗战扩大宣传周活动分别以文字、演讲、歌咏、美术、戏剧、电影、游行为宣传重点,为抗战宣传做了大量工作,如组织万人大合唱、歌咏火炬大游行以及开展声势浩大的抗战献金活动等。
  1938年8月11日,在政治部第三厅的直接领导下,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抗敌演剧队在武昌昙华林组建成立,这是当时全国各地流亡到武汉的救亡演剧团体合并后的总称,全称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抗敌演剧队”,共10个队,每队建制不等,约在二三十人之间。大多数演剧队都建立了中共地下支部,是一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演剧方式进行抗日宣传的文艺团体,编队之后,由郭沫若、田汉等主持,在昙华林训练接受两个月的军事训练,然后分派到各战区抗日前线宣传演出。抗敌演剧二队简称“抗演二队”,队长由吕复担任,副队长赵明,其前身为上海救亡演剧第三队(队长郑君里是中国著名电影演员、导演,成员有瞿白音、沙蒙、吕复等),第四队的部分人员等队员28人。抗敌演剧二队主要活跃在江西、湖南等地的抗战前线,坚持“文艺大众化”“以广大抗战军民为对象”的原则,运用演剧、歌咏、文字和口头宣传等形式,配合抗日民主运动巡回演出宣传,慰问官兵,实践文艺家“把舞台当炮台,把剧场当战场”的誓言,同时,亦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官兵抗战必胜的信心和勇气。
  “热血沸腾在鄱阳,火花飞迸在长江。全国发出暴烈的吼声,保卫大武汉……”时光如流,《保卫大武汉》的歌声还在岁月深处回响,警示着我们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来临之际,看到这些渗透着战火硝烟的抗战文物,回眸那段如火如荼的抗战岁月,依然能感受到它们身上所折射出来的历史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