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坚持“教随产出、产教同行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2025年08月06日
字数:1,357
版次:03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近年来,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积极服务“一带一路”职业教育,立足学校石化品牌特色,精准对接产业,构建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融合发展模式,服务国际产能和走出去中资企业。自2019年实施恒逸(文莱)炼化一体化项目以来,先后开发石油化工技术等8个专业国际化教学标准和相关课程标准,选派70余名教师分批次赴文授课,为恒逸(文莱)累计培养本土应用型石化技术人才700余人。通过几年的合作实践和所得启示,聚焦我省职业教育“走出去”,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加强职业教育“走出去”顶层设计。发挥我省承东启西、南拓北展的区位优势以及丰富的职业教育优势,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最大机遇,加快构建内外兼顾、陆海联动、向西为主、多向并进的开放新格局。强化政府统筹与规划职能,通过“培黎工坊”整合省内职业院校境内外办学资源,推进我省职业教育“走出去”,在积极参与、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上发挥甘肃功能、体现甘肃作为、彰显甘肃担当。
  二是坚持“教随产出、产教同行”。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服务国际产能合作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要求,强化校企相互支撑作用,有组织有策略地推动我省职业院校与“走出去”企业“组团出海”。“职教出海”必然与中国国际化企业发展相随相伴、互相助力,产业发展到哪里,职业教育就跟到哪里。加强政府、院校、行业企业特别是头部企业、规模以上“走出去”企业的深度合作,搭建多元共建的国际化合作平台。
   三是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发挥政校企行协同效应,依托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以其卓越的资源整合能力,实现国别资源与企业资源的双向拓展,实现政行校企资源的闭环整合。建立政府、行企、学校战略需求同向的“协同出海”新模式,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以高质量的技术技能培训项目为突破口,丰富“职教出海”的形式和内容,努力打造具有甘肃辨识度的“培黎工坊”。
   四是坚持标准引领,强化职业院校“教随产出”能力。“职教出海”的关键是标准先行。以国际专业标准开发为引领,以国际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为重点,围绕“一带一路”建设需求,输出我省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和教学标准,积极推进中国标准走出去,推动职业标准共融互通,服务国际产能合作和“走出去”我省企业。通过开发职业规范标准、设备使用维护标准、项目化培训包、多语种立体化教材等,成为企业当地专门人才培养培训的“蓄水池”。
  五是创新“中文+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职业院校“中文+技能”优势,通过技术培训和学历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为企业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技能人才和一批懂汉语、擅技能的海外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内培外引、引育并举,打造职业院校“双语双师”教师发展动力系统,培育“懂规则、会交流、能服务”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骨干师资队伍,为我省职业教育走出去和“出海”企业国际化人才需求提供保障。
  六是加大合作国家的区域动态研究。为了把“出海故事”讲好、讲深,提升我省职业教育“出海品牌”含金量,无论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化互联互通、拓展合作领域,还是促进人文交流凝聚人心、强化“一带一路”风险防控,都需要加深对沿线国家情况的了解。加强区域国别学研究,准确把握国际形势,系统全面认识外部世界,促进自身与外部世界良性互动,为职业院校走稳“职教出海”之路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