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用文旅这把“金钥匙”打开各民族心灵相通、情感相融大门
——省政协围绕文旅促“三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协商议政
2025年08月06日
字数:2,272
版次:01

记者 王 钊


  夏日的甘南,草原绿毯如茵,游客们或纵马驰骋,或打卡拍照留影。千里之外的敦煌莫高窟游人如织,窟中的壁画,恰似一部尘封已久的史诗巨著,诉说着跨越千年的神秘故事。在省城兰州,省博物馆内出土文物如时光书签,记录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璀璨篇章,镌刻下交融共生的精神印记……
  在陇原大地,八方游客和甘肃各族群众,在充满烟火气的城市、景区相遇,互动交流、加深了解,共同营造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鲜活场景。
  文化是民族的根脉,旅游是交流的桥梁。近日,省政协召开月协商座谈会,与会委员、专家学者亮出“高言值”,贡献“金点子”,为我省“推进文旅促‘三交’,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协商建言。
  会前,省政协调研组赴省内外开展了深入调研考察,并形成了相关《建议案》(草案)。
  “甘肃作为民族工作大省,也是文化旅游大省,历史上就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廊道,做好文旅促‘三交’工作具有良好基础和突出优势。”省政协委员、西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张俊豪说。
  他认为,高校应积极发挥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考古学、经济学等学科的专业优势,深入挖掘我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考古实物和文化遗存,让陈列在陇原大地的历史文物古籍焕发生机,生动讲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故事。同时,探索景区与文化、体育、科普、商业、农业、民俗、民族团结进步等领域的有机融合路径,助力打造各族群众广泛参与、深度体验的文旅融合新业态,为创新我省文化旅游产品和业态、增强旅游吸引力、推进各民族互嵌式发展提供坚实的学理基础。
  文旅企业是连接文化与群众的重要纽带。作为一名文旅企业负责人,省政协常委、甘肃文旅产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石培文深有感触地说:“文旅活动的‘体验感’就是民族团结的‘浸润力’”。
  结合下一步工作,他表示,甘肃文旅集团将以“资源活化”为基础,打造“线性文化带”,活化“非遗共融”资源,构建“可见可感”的共同体载体;以“体验创新”为核心,开发“主题研学线”,培育“文化IP矩阵”,设计“共情共鸣”的三交场景;以“生态共建”为支撑,构建“跨区协同网”,完善“利益联结链”,建立“长效可持续”的三交机制。
  “文旅的本质是‘人的连接’。我们将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魂,让每一个景区都成为民族团结的‘会客厅’,每一次体验都成为文化交融的‘催化剂’,真正让‘四个与共’理念在陇原大地上可感可触、深入人心。”石培文说。
  省政协委员、省政协经济委副主任李兴文用四组关系概括了他对文旅促“三交”工作的思考。
  他表示,在文化维度上,要统筹平衡好中华主线与民族特色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文旅促“三交”的价值内核,民族特色是中华文化的鲜活细胞。
  在空间维度上,要统筹平衡好生态保护与项目开发的关系,有效兼顾生态保护的社会责任和项目开发的经济效益,避免出现“重开发、轻保护”的短视行为。
  在时间维度上,要统筹平衡好季节制约与长期运营的关系,通过科学规划,平衡好全季节产品制约与长期运营的有效衔接,充分发掘不同地区的旅游资源,并进行区域和季节互补。
  在社会维度上,要统筹平衡好经济增长与利益共享关系,健全和完善利益分配机制,让民族地区群众从“文旅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获得收益。
  敦煌市是全国首批文旅促“三交”计划试点城市。敦煌市政协主席乌尔罕在介绍敦煌市经验做法的同时,也建议进一步丰富促“三交”各类载体,以文物遗迹为载体,以史实为基础,以学术研究成果为依据,充实文旅项目陈展内容,将抽象的共同体理念融入具体故事,让民族融合史更有说服力,引导各族群众在文化体验中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此外,她还呼吁打造跨区域主题文旅线路,进一步开发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理念的跨区域旅游精品线路,有机串联民族“三交”历史文化资源,不断丰富现有文旅业态。
  “甘肃省作为多民族交汇融合的历史文化宝库,需以中华优秀文化为纽带,通过创新文旅载体、拓展平台功能、深化文化认同,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魂’和‘脉’有机地融入文旅产业链。”省委党校甘肃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马桂芬说。
  她认为,我省具有众多的各民族共享文化符号既体现了中华优秀文化的统一性,又彰显甘肃多元文化的独特魅力,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符号、历史文化符号、民俗节庆与饮食文化符号、地理与生态文化等符号。这些各民族共享文化符号突出的是“共同性”与“交融性”,蕴含着民族团结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魂”和“脉”。我省在推进文旅促“三交”工作中,可依托这些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民族共性的文化符号,增强文化认同、深化民族团结、推动文旅发展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在发言中,大家认为,文旅产业是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抓手。要高质量推进文旅促“三交”,让各族群众在行走中加深彼此情谊,在互动中增进认同和共鸣,在更有深度、更有广度、更有温度的交往交流交融中,更加自觉地意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56个民族就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始终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一致、不懈奋斗。
  对于省政协《建议案》和委员们的意见建议,与会的省民委、文旅厅、文物局相关负责同志也给予了积极回应。他们认为,省政协《建议案》和委员们的发言站位高、措施实,富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操作性,将全面吸收、逐一落实。
  “推进文旅促‘三交’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举措、是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具体行动。”省政协主席庄国泰在总结讲话时表示,全省各级政协要发挥优势,持续调查研究,助力民族地区发展,讲好“三交”故事,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