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深挖文史“富矿”激活文史资源 以创新之笔绘就政协文史工作新画卷
——临泽县政协推动文史工作创新发展工作纪实
2025年08月06日
字数:1,707
版次:01

通讯员 赵丽


  走进临泽县政协文史资料室,满架的文史专辑、成册的口述实录、泛黄的老照片集,一沓沓手稿真迹,让人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廊。这些厚重的文史资料,记录了临泽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展示了县政协各个历史时期的履职成果和委员履职风采,再现了县政协70年来凝心聚力、开拓奋进的光辉历程。
  近年来,临泽县政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中央、省市政协工作部署要求,深耕“大文史、大协作”工作格局,通过理念创新、机制优化、实践拓展,推动文史资料工作从“被动收集”向“主动挖掘”转变、从“单一存史”向“资政育人”延伸。
  

线上文史馆让文史资料从“深闺”走向大众


  “县政协推出的线上文史馆太方便了,让我足不出户就能轻松查阅相关史料。”县党史办工作人员王兰芳说道。
  “从后台的阅读量上来看,线上文史馆的开通真正让沉睡的文史资料动起来了、活起来了、用起来了。”县政协委员服务中心干部黄志权介绍道。
  为充分发挥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临泽县政协大力推进文史资料数字化建设,并于今年2月建成线上文史馆,该馆以序厅、政协文史厅、地方史志厅、红色记忆厅、人文临泽厅五个展厅的形式收集展现史志书籍85本、1500多万字,各类专题片41个、图片1100余幅,容量约40G,集中反映了人民政协及临泽政协的发展历程、县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和履职成效、县志及各类年鉴编纂成果、红色史料、文化建设成就。下一步,随着线上文史馆相关资料的进一步充实完善,将有效改变文史资料“待字闺中人不识”的窘境,极大方便文史资料的阅读、查询、研究,从而有效扩大政协文史资料工作传播力、影响力。
  

文史资料室提档升级焕新颜


  “藏书种类丰富了、体验感更好了,查阅史料、休闲阅读的次数明显多起来了。”县政协委员王婧说道。
  为盘活县政协室藏资源,进一步提升文史资料室活力,县政协充分利用闲置办公场所,通过精巧布局与细致打造,升级改造了原有的文史资料室,真正让“小空间”发挥了“大作用”。通过前期广泛征集,文史资料室现收集各类史志资料5078册、文学作品1408册。最吸引人注目的是阅览区、交流区,一方小天地让史料不再“束之高阁”,而是能被触摸、被品读、被讨论。
  这种“小而精”的改造,既避免了资源浪费,又让文史资料室从“存放地”变成了“文化磁场”,政协委员能在这里汲取资政辅政的历史智慧,群众能在这里找到安放乡愁的文化坐标,青少年能在这里种下热爱家乡的种子。
   “现在的文史资料室不再是过去的‘资料仓库’,它传递的是一种‘传承历史记忆、推动文化发展’的理念。”县政协副主席赵天鸿说,文史资料室的改造升级对于展示县政协的履职情况、推动文史资料多元化发展、打造对外展示交流临泽县文史资料的窗口和平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老照片解锁历史长河里的时光密码


  每一张模糊的照片都是时光锁进影像里的密码,每一次快门的定格都藏着政协人履职路上的温度与足迹。
  为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做好临泽文史资料的挖掘、整理和抢救性保护工作,2024年,临泽县政协把编辑出版《珍贵的记忆一一临泽老照片选集》《风雨同舟一一临泽政协工作40年回眸》画册作为文史资料工作的重点任务,成立三个工作专班,由主要领导担任总策划,牵头副主席担任组长,聘请3名史志方面的资深老同志为顾问,精心制定方案,动员机关人员全员参与,全力推进征编工作。
  自老照片征集活动启动以来,县政协领导多次赴省市政协和有关档案、史志部门对接联系,深入镇村、相关单位上门征集,登门拜访走访老领导、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50多人,征集图书史料560多册,历史照片1200多张。目前,《风雨同舟一一临泽政协工作40年回眸》画册已完成出版,《珍贵的记忆一一临泽老照片选集》正处于编审校对阶段,预计10月份交付印刷。
  从系统整理地方史志、抢救性收录口述史料,到创新推出专题画册、打造文史展示空间,县政协以“存史”为基、以“资政”为要、以“团结”为责、以“育人”为本,让散落的临泽记忆聚集成册、让沉睡的文史资源焕发活力。这些饱含乡土气息的史料成果,不仅为研究临泽发展脉络提供了鲜活素材,更为凝聚社会共识、传承临泽文脉搭建了桥梁,以独特的政协视角和文史力量,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临泽篇章注入了深厚底蕴与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