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点一存”的历史地位认识伟大的南梁精神
2025年08月01日
字数:2,720
版次:03
王建太

王建太 甘肃静宁人。曾在共青团静宁县委、平凉地委、泾川县委、定西市纪委、甘肃省纪委、金昌市委工作。现任甘肃省政协党组成员、秘书长、机关党组书记。先后在《人民日报》《求是》《秘书工作》等报刊发表文章数篇。
(六)创造性探索并开展统一战线工作
创造性提出并实践白色(派人做争取国民党军及民团的工作)、灰色(派人做土匪武装的工作)、红色(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装)相结合的“三色”建军思想,坚持“又斗争又联合”的统一战线思想,注重发动和组织工农群众,注重做好对陕甘地区国民党军内中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及民团的争取工作,注重做好少数民族的统战工作,引导教育在陕甘一带活动的绿林武装参加革命,积极争取改造哥老会、红枪会等帮会组织中的进步力量,使革命武装不断发展壮大,为制定“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提供了经验。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在延安时期走向成熟,就包含了南梁革命根据地统一战线的成功经验。
(七)开创了全新的社会、全新的生活、全新的风尚
创办列宁小学,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破除迷信、禁烟禁赌、妇女放足,移风易俗,讲求人人平等,形成了良好的风尚。根据地领导人与红军战士、人民群众一样吃野菜、住草棚、穿补丁衣,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培养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根据地,苏维埃政府实行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廉洁执政,开创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
(八)培养锻造了一大批革命骨干
陕甘红军创办的红军随营学校,边区政府成立的陕甘边区军政干部学校,以及后来在陕甘宁边区建立起的抗大、陕北公学、青训班等各种培训机构,为我们党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领导干部及各类专业人才,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毛泽东同志曾说:“陕北红军的战斗力很强,苏维埃政权能够巩固地坚持下来,我相信创造这块根据地的同志们是党的好干部。”(王首道:《中央为刘志丹平反》,见《刘志丹纪念文集》,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407页。)
(九)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增强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确保了步调一致向前进
陕甘边根据地的革命武装始终是在党的领导下建立起来的。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是陕甘边武装斗争的一条历史经验。一方面,根据地始终绝对服从党中央领导;另一方面,根据地发展壮大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党的领导,也离不开党和红军的团结统一。
陈家坡会议通过了服从统一组织、统一领导、统一行动的决议,加强了党对红军和游击队的统一领导,制定了巩固扩大根据地的正确方针,使陕甘边革命斗争红旗不倒;包家寨会议确定了创建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一系列正确战略决策,开辟了发展陕甘边革命斗争和建立红色政权的光明前景;“七月决议”制定了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的各项措施,全面加强了根据地党的建设。
三、南梁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具有根和源的重要地位
南梁革命根据地不仅创造了不朽的历史功勋,还培育了伟大的南梁精神。在长期奋斗、实践发展中形成的南梁精神,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的接续传承,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链条中的重要环节,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向群众,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具体实践。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懂得群众的情绪、习惯和需要”,“总是站在群众立场来解决群众的问题,总是把群众的事情看作自己的事情”。他们“一村一村做调查研究,一家一户做群众工作”,发展生产、开设集市,制定“分川地不分山地”“田、青苗一起分”等土地政策,深受群众的欢迎和拥护,边区建设欣欣向荣、充满生机。他们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留下了《刘志丹打麻鞋》的民歌、“主席背老汉”的佳话。毛泽东同志评价刘志丹同志是“群众领袖,民族英雄”,谢子长同志是“民族英雄”“虽死犹生”,习仲勋同志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
坚守信念,是守护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内在基因,为坚持“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执着追求注入了力量源泉。根据地领导人在斗争过程中,尽管屡经挫折和失败,多次受到“左”倾错误的打击,他们始终不忘初心、不移其志,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以“百折不回、至死不变,垮了再来、再垮再来”的毅力,不怕流血牺牲,发扬斗争精神,在白色恐怖下播火陇原,将西北地区的革命斗争推向了高潮。刘志丹同志在入党时就表示:“入党就是要为自己的信仰奋斗到底。作为一个人来说,奋斗到底,就是奋斗到死。”谢子长同志一家先后17人投身革命,9人献出了生命,但他坚定地说:“共产党是杀不完的!”习仲勋同志始终怀抱“最大的牺牲决心”开展武装斗争,这些都是他们追求真理、坚定信仰、坚守信念的生动诠释。
顾全大局,是坚持“党的利益在第一位”的集中体现,为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践行初心使命树立了光辉典范。根据地领导人始终坚持“党的利益在第一位”,对党和人民赤胆忠心,始终从党和革命的大局出发,坚定维护根据地党的统一和红军的团结,使陕甘边根据地有一个坚强、正确的领导核心,始终不渝坚持党的正确路线,在危险的时刻力挽狂澜。他们永远信党爱党为党,即使受到不公正对待,甚至身陷囹圄,也都忍辱负重、襟怀坦荡,无私无畏、为党尽忠,“只知有党,不知有其身”,从不计较个人荣辱得失,除了党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认真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真正做到了一心为民、无私奉献。正是由于根据地领导人以顾全大局的铁肩膀、硬脊梁,一切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才使南梁革命根据地有了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从而屹立不倒。
求实开拓,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突出反映,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创造了客观条件。根据地领导人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坚持同左“倾”、右倾错误斗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根据地斗争实践相结合,坚持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制定土地政策,发行“苏币”,创造性地提出“三色”建军、“狡兔三窟”战术、“梢林主义”等,都是实事求是的具体体现。毛泽东同志评价习仲勋同志说:“这个人能实事求是,是一个活的马克思主义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要总结历史、把握规律、坚定信心、走向未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的南梁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为实现伟大梦想顽强拼搏、不懈奋斗。(下)
(原文刊登于《人文甘肃》第十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