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源文化内涵价值探究
2025年07月23日
字数:2,169
版次:03
魏长缨
汤汤渭水八百里,纵贯秦陇兴八朝。发源于渭源的渭河,是黄河最大支流、文明发祥地,是人类文明的基因长河,孕育出华夏文明的早期形态,承载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文化,见证着周秦汉唐古代华夏民族鼎盛时期的历史辉煌。近年来,渭源县政协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自觉扛起新时代文化使命,发挥存史兴文优势,通过政协提案、社情民意、专题调研、编纂文史资料等形式,为渭河源文化挖掘保护、研究阐释和传承弘扬贡献了政协智慧和力量。
一、聚政协之力,深度挖掘渭河源文化核心内涵。一是大禹导渭文化,大禹“度九山、陂九泽、开九河、定九州”,带领中华先民团结协作、科学治水的典型事迹,是集体意志和智慧的体现,孕育了以大禹导渭“天下为公、公而忘私、崇尚科学、以人为本”为精神支撑的“大禹导渭文化”。二是源头和合文化,鸟鼠山又名鸟鼠同穴山,是《尚书·禹贡》《山海经》《水经注》等古籍记载的最早的名山之一。中华民族向来崇尚以和为贵、天人合一,鸟鼠同穴的神话传说,生动阐释了渭河源头以“和谐共生、互惠互利、美美与共、开放包容”为处世之道的“源头和合文化”。三是东方德源文化,伯夷、叔齐兄弟互让君位、不食周粟而隐于首阳山,其典范行为被儒家广为传颂,形成了以“互谦互让、抱节守志、崇德尚义、万世可风”为价值追求的“东方德源文化”。四是边塞丝路文化,渭源是古丝绸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从长安出发、沿渭河西行、入河西走廊,这里有着丝路文化的历史积淀,而战国秦长城、会川官堡、王韶堡、云盘寺、脱甲山等古战场遗址,融汇形成了“戍边卫国、雄浑坚韧、融贯古今、交流互鉴”的“边塞丝路文化”。五是中医康养文化,渭源自然风光旖旎,空气质量优良,中医药资源丰富,是“全国避暑旅游样本城市”“中国夏季休闲百佳县市”,享有“千年药乡”“党参故里”“渭水当归传两广”的美誉,三国封衡隐居鸟鼠,悬壶济世于天下苍生,积淀形成了“仁心济世、厚生精诚、草木载道、颐养天和”的“中医康养文化”。六是红色渭源文化,渭源境内有坡儿红军烈士陵园、上寨堡子战斗遗址、陇右工委地下印刷所等革命遗迹,苏维埃政府纪念馆馆藏文物丰富,这里更有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视察、嘱托定向,形成了以元古堆为代表的“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的“红色渭源文化”。
二、聚各界之力,大力弘扬渭河源文化时代价值。渭河源文化是厚植文化自信的思想沃土,从远古时代到新石器时代,再到商周秦汉隋唐时期文明的鼎盛辉煌,渭河源见证着岁月的更迭变迁,滋润丰富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几千年来,渭河源文化为后世留下的丰厚艺术瑰宝和精神财富,成为中华民族厚植文化自信的思想沃土。渭河源文化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重要意义,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渭河源头汉、回、藏、羌等民族杂居生活,形成了多元一体、和合共生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格局,为新时代做好民族工作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历史经验和智慧。渭河源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智力之源,渭河流域是黄河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大禹导渭的故事,是远古时代人们与自然抗争,对生态环境进行科学治理的重要体现,传承启迪着新时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渭河源文化是红色基因的恩泽延续,渭河源头的红色基因镶嵌于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之中,这些红色基因成为“苦瘠甲天下”的定西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动力源泉,并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继续发挥着作用。渭河源文化是传承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渭源县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点115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8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9大类37项。羌蕃鼓舞、皮影戏、伯夷叔齐祭祀、高石崖花儿会、民间彩画、泥塑、剪纸刺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泛分布。
三、聚时代之力,持续擦亮渭河源文化金色名片。要做好谋篇布局的文章,依据国土空间规划,抢抓“十五五”规划编制机遇,精心谋划并实施一批文物保护、非遗保护、文化挖掘、文旅转化等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完善渭河源核心文化景区修建性规划,促进渭河源文化在保护传承、研究阐释、活化利用、融合发展上全面繁荣。要做好挖掘阐释的文章,突出渭河源独有特色和特征,围绕渭河源文化六大现象,加强文化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推动与高校院所和甘肃省渭河文化研究会的合作,深入挖掘研究阐释渭河源文化蕴含的思想理念、人文精神、文化价值、道德规范,着力在探源揭本、以史鉴今上实现新突破。要做好保护传承的文章,牢固树立渭河源文化和自然遗产全面保护、系统保护和整体保护观念,争取实施黄河、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系列项目及文物保护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渭源县历史文化名人馆,创排大禹导渭情景剧,建设伯夷叔齐儒家文化博物馆、秦王“饮马泉”博物馆、鸟鼠山封衡药膳康养城、“红色渭源”展示弘扬廊道和省级非遗保护示范基地等项目。要做好融合发展的文章,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加快渭河源文旅融合项目谋划、争取、建设和旅游集散中心项目投入运营,建设渭源县综合文化场馆,推进乡村旅游集聚区(村)建设,加大具有渭河源文化标识的文创产品开发力度,扩大非遗传播普及;办好渭河源文化节,促进渭河源文化与生态旅游融合,持续打造“采薇首阳山·爽游渭河源——红火渭源欢迎您”文化旅游品牌,打造沉浸式农文旅体验新场景,构建全域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作者系渭源县政协党组书记、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