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县巩昌镇: 政协委员“下沉一线”解民忧“协商良方”促善治
2025年06月20日
字数:1,272
版次:02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加速,超大型社区治理难题日益凸显。2022年6月,陇西县巩昌镇新城社区应改革而生,承载着破解“小马拉大车”治理困局的使命。县政协委员主动下沉网格、融入楼栋,以“解剖麻雀”的精神找准症结,用“协商在一线”的履职实践开出良方,蹚出了一条政协协商深度嵌入基层治理的新路径。
科学划分社区,破解“小马拉大车”治理困局。
针对原北城社区服务人口近7万、资源配置失衡的难题,县政协委员史耀清、夏志雄等人提出《关于优化社区规模提升服务效能的提案》,建议“以万人为服务半径、以小区为治理单元”重新划分社区,推动巩昌镇新增设新城社区,将丽苑新城等3个小区纳入管辖范围,服务人口缩减至1.17万人,实现“治理单元精准化、服务半径合理化”。在缩短服务链条方面,社区工作人员从人均服务3500人降至500人,实现服务触角延伸至楼栋;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协调开发商配建420平方米丽苑新城小区党群服务站,打造“先锋驿站”“儿童之家”等10个功能室,形成“15分钟便民服务圈”;在构建治理新格局上,建立“支部联网格、网格联党员、党员联楼栋”三级联动机制,21名党员嵌入9个网格,消除了治理盲区。
搭建协商平台,构建“全链条”治理参与机制。
县政协委员以“协商议事会”为载体,创新“五步工作法”,议题征集多元化,通过“线上问卷+网格走访+民情接访日”征集议题,今年累计收集物业管理、环境整治等诉求69条,分类形成“小事网格议、大事社区商”的议题清单;协商主体精准化,构建“1+7+X”协商体系(1名政协委员牵头,7类固定成员,X个利益相关方),如在龙熙臻品小区品质提升协商中,组织物业、社会组织、居民代表等30余人共议,形成党建文化长廊建设等4项成果;成果转化闭环化,建立“协商—督办—反馈”机制,通过“书记领办项目”推动小区塌陷修复、智能充电桩安装等15件民生实事落地,矛盾化解率达98%。
聚焦服务升级,打造“嵌入式”民生服务矩阵。
县政协委员立足群众需求,推动服务供给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型。拓展服务场景中,建议丽苑新城小区党群众服务站实行“延时服务”,开放时间延长至晚9点,同步增设24小时物业自助服务终端,解决“上班族”办事难题。协调小区幼儿园开设“五点半国学课堂”,组织教师志愿者提供课后托管,惠及200余个家庭,同时对接中西医结合医院建立慢病门诊,提供针灸、足浴等“家门口”医疗服务,累计服务居民2000余人次,并依托巩昌书画院举办“重阳赠福”“邻里文化节”等活动,培育社区文化共同体。创新志愿机制上,建立“时间银行+积分兑换”制度,吸引153名在职党员组建“红马甲”服务队,开展环境整治、助老送餐等志愿活动1200小时,形成“人人参与”的治理生态。
新城社区的实践表明,县政协委员深度参与基层治理,既是落实“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理念的具体行动,更是破解“行政化社区”向“服务型社区”转型的关键抓手。通过科学划分治理单元、创新协商机制、升级服务供给、强化数字赋能“四轮驱动”,成功探索出“政协协商嵌入治理、委员履职扎根一线、群众诉求闭环解决”的基层善治新路径,为新时代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提供了可复制的“巩昌样本”。(刘双隆)
科学划分社区,破解“小马拉大车”治理困局。
针对原北城社区服务人口近7万、资源配置失衡的难题,县政协委员史耀清、夏志雄等人提出《关于优化社区规模提升服务效能的提案》,建议“以万人为服务半径、以小区为治理单元”重新划分社区,推动巩昌镇新增设新城社区,将丽苑新城等3个小区纳入管辖范围,服务人口缩减至1.17万人,实现“治理单元精准化、服务半径合理化”。在缩短服务链条方面,社区工作人员从人均服务3500人降至500人,实现服务触角延伸至楼栋;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协调开发商配建420平方米丽苑新城小区党群服务站,打造“先锋驿站”“儿童之家”等10个功能室,形成“15分钟便民服务圈”;在构建治理新格局上,建立“支部联网格、网格联党员、党员联楼栋”三级联动机制,21名党员嵌入9个网格,消除了治理盲区。
搭建协商平台,构建“全链条”治理参与机制。
县政协委员以“协商议事会”为载体,创新“五步工作法”,议题征集多元化,通过“线上问卷+网格走访+民情接访日”征集议题,今年累计收集物业管理、环境整治等诉求69条,分类形成“小事网格议、大事社区商”的议题清单;协商主体精准化,构建“1+7+X”协商体系(1名政协委员牵头,7类固定成员,X个利益相关方),如在龙熙臻品小区品质提升协商中,组织物业、社会组织、居民代表等30余人共议,形成党建文化长廊建设等4项成果;成果转化闭环化,建立“协商—督办—反馈”机制,通过“书记领办项目”推动小区塌陷修复、智能充电桩安装等15件民生实事落地,矛盾化解率达98%。
聚焦服务升级,打造“嵌入式”民生服务矩阵。
县政协委员立足群众需求,推动服务供给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型。拓展服务场景中,建议丽苑新城小区党群众服务站实行“延时服务”,开放时间延长至晚9点,同步增设24小时物业自助服务终端,解决“上班族”办事难题。协调小区幼儿园开设“五点半国学课堂”,组织教师志愿者提供课后托管,惠及200余个家庭,同时对接中西医结合医院建立慢病门诊,提供针灸、足浴等“家门口”医疗服务,累计服务居民2000余人次,并依托巩昌书画院举办“重阳赠福”“邻里文化节”等活动,培育社区文化共同体。创新志愿机制上,建立“时间银行+积分兑换”制度,吸引153名在职党员组建“红马甲”服务队,开展环境整治、助老送餐等志愿活动1200小时,形成“人人参与”的治理生态。
新城社区的实践表明,县政协委员深度参与基层治理,既是落实“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理念的具体行动,更是破解“行政化社区”向“服务型社区”转型的关键抓手。通过科学划分治理单元、创新协商机制、升级服务供给、强化数字赋能“四轮驱动”,成功探索出“政协协商嵌入治理、委员履职扎根一线、群众诉求闭环解决”的基层善治新路径,为新时代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提供了可复制的“巩昌样本”。(刘双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