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与麦客
2025年06月18日
字数:907
版次:04
杨佳琪
甘肃陇南市位于长江流域的上游地区,也是甘肃地区唯一一个属于长江流域的城市,一年四季季节分明、景色宜人、物产丰富。而我的家乡就位于这座城市最北端的一个小镇上,这里有西汉水和漾水河两条河流交汇环绕,地处丘陵地带,依山傍水,土地肥沃。早期,这片土地上的农作物以冬小麦为主,后来慢慢引进了其他农作物,冬小麦种植随之减少。虽然现在少有人种植小麦,但儿时收麦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
最记忆犹新的还是儿时的麦田。春天站在盘龙山的山腰间俯瞰整片平川,绿油油的一片,充满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走进田间,麦海绵延,泛着绿油油的波浪,可以嗅到一股独特的芬芳。小满节气过后,麦穗也就开始饱满,玄黄鸟也开始在田间地头叫个不停。这时,趁饱满的麦穗还没有发黄,奶奶和姨姨们都会弄一些麦穗回来炒着吃,麦粒上带有一点点炒焦的火候,特别的好吃特别有嚼劲。芒种节气过后,麦穗渐渐发黄。据说很早以前,祖辈们在麦穗微微发黄时割一些回来,先去掉麦皮,然后将麦粒炒熟放在石磨上碾,把这个过程称之为“拉麦唆”,做好后可以食用。麦子成熟后,整片田野上金灿灿的一片。走在田埂上,微风吹过一阵阵麦浪时,一股股诱人的麦香扑鼻而来,那是丰收的味道,更是儿时记忆犹新的味道。
这时候,便会有背着行囊的麦客出现在十字街头。
十多年前的家乡,不像现在有收割机来收割小麦,那时候每到收割麦子时都会来一些麦客,他们在大街上徘徊,等待雇主。他们是最朴实的劳动者,为了生活,每天都在盛夏的太阳底下,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苦劳作。到了晚上,找到活的麦客,麦主还可以为他找家旅馆住下,没有找到的只能在马路边待一夜。
记得那时,我们家种的小麦也非常多,每到收割麦子时都会叫好几个麦客。他们随身除了携带一个鼓鼓囊囊的包裹外,最重要的工具便是一把磨得光亮光亮的镰刀,不会割麦子的人似乎都不敢碰它。麦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田间挥洒着汗水,用镰刀收割着承包的麦田,皮肤晒得又黑又亮。他们竭尽全力收割着每一家的麦子,争取粮食早日归藏,也给自己争取更多的收入。
现在种植小麦的农户少了,即使有小麦也会用收割机收割。麦客们也随之消失,再也看不到他们弯着腰割小麦的身影了,我也已经好多年没有闻到过儿时那股淡淡的麦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