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国家战略多措并举融入“一带一路”
2025年06月18日
字数:1,067
版次:03
祝 勇
近年来,伴随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步伐持续加快,我省金融保险机构立足古丝绸之路黄金段和“一带一路”重要节点优势,精准对接建设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和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通道等重大任务,提升“险资入甘”质效,持续打造“一带一路”特色化金融服务。但金融保险服务共建“一带一路”也还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一是产品组合种类较少。整体来看,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仍以贷款和基础结算为主,能够为企业带来高附加值的服务品种较为有限。新的金融业态“走出去”的步伐较慢,商业性基金公司跟进不多,导致服务覆盖面有限。二是金融服务深度不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自然灾害频发,且存在诸多政治、经济、社会、治安和信用风险。我省保险机构在境外服务的深度不足,导致出口信用保险承压。商业性保险公司对这些国家的合作存在较多顾虑,导致境外保险的压力过多传导至国家设立的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同时金融机构与外资金融机构的交流合作有限,服务质量和效率也有待提升。三是不良贷款隐现。我省金融机构在境外提供融资通常有两种方式,分别是直接向境外客户发放贷款和向境外客户发放贷款但仅用于支付中方合作企业的款项。这两种方式下,企业违约现象时有发生,给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形成较大压力。特别是未充分考虑“一带一路”项目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导致贷款劣变的隐患。
对此建议: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当前,国内保险市场发展前景可观,但“走出去”的动力不足,再加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为发展中国家,风险复杂多样,保险机构承保风险也相应加大。建议加大政策支持,从财政税收、战略规划、资源整合、监管协作等方面出台更具针对性、具体化的指导意见,为保险机构服务共建“一带一路”提供遵循。
二是强化资金适配性。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宝贵经验,将这一经验迁移至金融保险领域,就需要搭建开放包容、层次丰富的投融资平台。甘肃省应持续深化科技创新“六大行动”,加快“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推动金融数字化转型,在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强资金配置,为市场主体提供更为适配有效的金融支持和服务保障。
三是提升产品针对性。国内保险机构在常规风险保障方面竞争激烈,但在征收风险、政治暴乱风险、环境污染风险等新增风险方面创新不足。建议建立国内保险机构及其海外分支机构、海外保险机构产品目录,引导保险机构针对性创新产品,同时支持金融保险机构在沿线国家设立分支机构,对风险可控的项目应保尽保,逐步推动保险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供需平衡。
(作者系省政协委员,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甘肃省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