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加快建设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五大样板”
2025年06月16日
字数:566
版次:01
本报兰州讯(实习记者加曼草)6月10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就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省文物局等部门共同制定的《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主要内容进行解读。
据介绍,《实施方案》明确主要目标为,2025年加快构建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一带贯通、六市联动、多点支撑”的总体布局,推动落实120项具体任务,预计投资6.1亿元,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建设初见成效;到2030年底,全面建成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等“五大样板”;到2035年底,力争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成功申报世界遗产。《实施方案》重点聚焦打造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样板、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样板、河西走廊民族民俗非遗保护传承展示样板、河西走廊国际旅游带样板、河西走廊国际文化交流合作样板“五大样板”,重点遴选重要石窟寺、长城、古城址和张掖彩丘等52处代表性文化和自然遗产,20项国家级非遗项目,部署了19项具体任务,着力构建文化和自然遗产协同保护体系、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系,打造中华文明标识。
此外,《实施方案》还通过构建协调推进机制、健全整体保护机制、建立专业支撑机制、强化长效支持机制等措施建设河西走廊遗产智慧化数字化保护管理大数据库、建立研究智库、统筹现有资金渠道,保障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建设顺利推进。
据介绍,《实施方案》明确主要目标为,2025年加快构建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一带贯通、六市联动、多点支撑”的总体布局,推动落实120项具体任务,预计投资6.1亿元,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建设初见成效;到2030年底,全面建成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等“五大样板”;到2035年底,力争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成功申报世界遗产。《实施方案》重点聚焦打造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样板、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样板、河西走廊民族民俗非遗保护传承展示样板、河西走廊国际旅游带样板、河西走廊国际文化交流合作样板“五大样板”,重点遴选重要石窟寺、长城、古城址和张掖彩丘等52处代表性文化和自然遗产,20项国家级非遗项目,部署了19项具体任务,着力构建文化和自然遗产协同保护体系、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系,打造中华文明标识。
此外,《实施方案》还通过构建协调推进机制、健全整体保护机制、建立专业支撑机制、强化长效支持机制等措施建设河西走廊遗产智慧化数字化保护管理大数据库、建立研究智库、统筹现有资金渠道,保障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建设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