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龙委员:在苗圃中埋下素质教育“金种子”
2025年06月16日
字数:1,289
版次:01
实习记者 吴雪凤
兰州市东郊学校有一块属于书法爱好者的区域,同学们在这里可以投稿书法作品,定期进行评比,优秀作品也会被装裱起来。从兴趣爱好着手,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省政协委员、兰州市东郊学校党总支书记朱文龙一直坚守的育人理念。他说:“作为一名委员,就要担负起职责使命,立足本职工作,把握好教育发展的新变化、新要求,积极建言献策,努力为甘肃教育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1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为了全面了解“双减”政策在兰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的落实情况,朱文龙委员走进师生和家长群体开展专题调研。
校内教育如何继续提升质量?家庭教育应如何与学校教育协同?“双减”后是否出现了新问题?随着调研的深入,朱文龙委员发现,目前仍存在“校内减负,校外增负”、“学生减负,教师增负”、评估主体不明确等问题。对此,他在《关于进一步落实兰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政策的提案》中提出了促进优质资源均衡、统筹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强化“双减”督导的建议,并呼吁教育主管部门从制度层面入手,科学制定学校评价动态标准,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让学校老师能够专注于教育教学工作。
而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朱文龙委员看到部分家长对孩子的评价仍停留在“唯成绩论”阶段,对学校减轻作业负担、增加兴趣课程课时等做法存在疑问。面对家长的“成绩焦虑”,他提出,要协同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和中高考改革,以多元化评价体系破解家长和社会的焦虑。在朱文龙委员的建议下,底蕴深厚的书法写作、情景演绎的阅读课程、激昂热血的体育项目等一批精品课堂被打造出来,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
“稳定优秀的师资队伍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但就目前调研得到的数据来看,兰州市现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31.5万人,教师7.7万人,存在教师实际数量不足、专业结构不合理和招聘选拔主动权小等问题,制约了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工作积极性。”为解决这些问题,朱文龙委员提出,应在教师编制调剂上出台政策,将农村富余编制向城区划转;在教师招聘过程中精准摸底专业教师缺口,动态补充,还应让学校在招聘中发挥更大的主动性。
与此同时,如何更好均衡优质教育资源,也是朱文龙委员始终关心关注的方面。“集团化办学是一个很好的方式。”近年来,他投入到兰州市集团化办学实践中,围绕“教育公平”等方面积极开展调研。“尽管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集团化办学在管理深度融合、教师流动、学生适应以及特色发展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要从体制机制上进行改革和创新,通过互派教师、共享资源、共同举办活动等方式开展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在朱文龙委员的努力下,兰州市东郊学校与多所集团校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
掩映在绿树中的古朴长廊,矗立于翠竹里的灰墙红瓦,学生们在教学楼里穿梭,一幕幕场景都彰显着兰州市东郊学校的深厚底蕴和青春朝气。工作之余,朱文龙委员依旧忙碌,他积极投身于协商建言、调查研究中。他说:“作为连任的省政协委员,我从最初成为委员后的满腔自豪,沉淀转化为了更强烈的责任感,怎样履好职、建好言,就是我最该做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