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凝聚委员“微力量” 服务群众“零距离”
——永昌县政协委员工作室联系界别群众工作典型做法
2025年06月13日
字数:1,542
版次:02
  

通讯员 南章林 陈雪梅

  将委员工作室建在界别上,是新时代人民政协拓展履职平台、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创新举措。徐华委员工作室自2023年11月成立以来,重点围绕卫生健康领域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和专业特长,通过整合医疗卫生界资源,探索开展健康文化宣传、健康管理服务等活动,打造了特色履职品牌。截至目前,工作室已入驻政协委员7名,开展医保政策、职业病预防、健康知识宣讲活动54场次,服务群众1万余人次。
  

搭建履职阵地 健全制度机制促运行

  工作室积极响应省、市、县政协工作要求,按照有场地、有人员、有制度、有活动、有成效的“五有”标准建立工作阵地,确保工作室规范运行;制定“一图二责四制度”(一图即委员工作室工作流程图,二责即委员工作室工作职责、委员工作室履职工作规则,四制度即委员工作室工作制度、委员接待日制度、委员讲堂制度、委员工作室学习制度),明确工作职责、量化服务目标,形成协同工作机制,真正把工作室建设成为界别委员的学习之家、联谊之家、服务之家。设定每月25号为“委员接待日”,入驻委员轮流值班,接待界别群众,形成牵头人负责、多人协助、轮换接待的机制。及时公布委员联系电话和微信二维码,方便界别群众线上线下联系委员,有效延伸履职范围,深化群众联系,实现了以“一室”联“一界”、服务“一域”的良好成效。
  

创新工作思路“四微”工作法促提升

  工作室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以“四微”工作法为抓手,积极搭建“微平台”、凝聚“微力量”、做好“微协商”、做实“微服务”,定期组织委员走进基层、化解矛盾、促进和谐,走进群众、解难纾困、促进民生,以实际行动打通联系服务界别群众“最后一公里”。
  搭建线上+线下“微平台”倾听群众呼声,线上,通过居民微信群等平台细致捕捉群众“微心愿”;线下,通过入户走访耐心倾听群众心声,迅速整理归纳形成“微心愿清单”,并以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及时反映群众意愿。今年以来,工作室解决群众反映医疗援助、健康服务等诉求20余件,提交关于“建设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实验室”“筑牢校外交通安全防线”等提案6件。驻室委员通过开展座谈会、“敲门行动”、节日走访慰问等活动,及时宣讲党的政策方针,倾听群众心声、帮办民生实事,有效凝聚“微力量”;聚焦群众的“闹心事”“烦心事”,深入开展“微协商”活动,为百姓解疑释惑、化解矛盾纠纷;组建志愿服务小队,通过错时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等方式,为群众提供便捷“微服务”。“四微工作法”,凝聚了委员工作合力,解决了群众实际困难,提升了群众幸福指数。
  

汇聚各方合力“三联”模式促融合

  为了不断扩大联系界别群众的覆盖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工作室积极与其他委员工作站(室)联动,采用“室+站”“室+室”“室+企业”等联合模式,进一步密切与界别群众的联系,提升服务效能。
  与委员工作站联合,有效构建服务群众的“前哨站”。携手河西堡镇委员工作站启动“点亮希望之光”行动,依托“爱心连线”平台,为一名智障儿童定制公益治疗方案,进行免费治疗。并经常上门探访,保持联系服务“不断线”,谱写了一首健康守护的协奏曲。
  委员工作室间联合,有效构建了服务群众的“暖心室”。联合潘存伟委员工作室开展“情系敬老院,点滴汇温暖”等活动,为敬老院老人提供专业健康服务及丰富文化艺术大餐;联合杨天山委员工作室共同围绕民生改善、环境提升等议题开展协商议事活动,以“微协商”撬动“大民生”,为“和美乡村”建设献计出力。
  与本地企业联合,有效构建了服务群众的“幸福室”。深入企业、工地,为职工普及安全防护等知识,开展免费义诊活动,筑牢生命健康安全坚实防线。
  工作室以“三联”模式发挥各方优势、汇聚各方力量,深入开展“服务为民”活动,在密切联系群众中聚民智,在真情服务群众中解民忧,使群众真切感受到了“政协很近、委员很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