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政府“好帮手” 人民群众“连心桥”
2025年06月11日
字数:2,190
版次:01
通讯员 章新俊
“以前我最担心的就是电瓶车中途缺电,给客户无法按时送餐,现在再也没有了这苦恼。”走进民乐县街头的“工会驿站”,一排排智能充电设施,给外卖骑手及时充电蓄能提供了极大方便。让外卖骑手一致点赞的便利充电,源自于县政协社会保障界王得旗委员工作室的倾心协商助推。
近年来,民乐县政协以“建好、管严、用实”委员工作室为抓手,精心打造委员主动联系界别群众的工作阵地,切实将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宣传下去,将群众所思所盼收集上来,积极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打通了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最后一公里”。
聚焦“建好”:统一标准覆盖界别
走进民乐县南街社区的白子成委员工作室,墙上悬挂政协标识和界别委员信息公示栏,“倾听民声、服务群众”标语格外醒目,室内配备办公桌椅、文件柜、意见箱及信息化设备,墙面张贴工作制度、履职流程和社情民意收集表。这是民乐县政协建成委员工作室的统一场景布设。民乐县政协积极响应省政协建设好特色“千室”的要求,在各镇、社区、工业园区挂牌建立12个委员工作站、打造92个基层协商议事室的基础上,着眼发挥界别委员专长优势,遴选代表性强、主动意识强、组织能力强的委员,先后于2023年10月挂牌10家、2024年挂牌12家委员工作室。
委员工作室设立伊始,县政协就注重加强标准化建设,制定出台《民乐县政协委员工作室建设实施方案》,使得建成的委员工作室均实现有场地、有标识、有制度、有记录、有成果、有考评的“六有”标准。同时,按照“界别群众在哪里、委员工作室就建在哪里,界别群众需要什么、就建什么主题的委员工作室”要求,紧扣委员界别设点,如经济界委员工作室驻点企业,教育界别委员工作室驻点学校等,确保委员工作室履职服务实现对口化。
此外,县政协还将14个界别的委员归口纳入对应委员工作室,将工作室纳入归口专委会联系管理,推动委员工作室形成“一名委员牵头、N名委员轮值、一个专委会服务、联系一个界别、辐射一个区域、造福一方百姓”的良好运行模式。
聚焦“管严”:常态联系考核激励
“我们要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成效和影响力,着力培树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靓丽品牌。”“作为宗教界人士,我们要厚植爱党爱国情怀,进一步坚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引导信教群众积极投身全县建设‘一屏三地’中心工作。”
近日,在民乐县圣天寺释大行委员工作室,县政协委员、县党校常务副校长王登学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展宣讲,引起现场50多名信教群众热烈反响。这样的学习宣讲活动,按照民乐县政协委员工作室履职制度要求,每月会在各委员工作室定期开展。
民乐县政协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加强对委员工作室尽责履职规范化管理。县政协主席会议直接领导委员工作室管理工作,成员根据分工加强对分管专门委员会相关的委员工作室建设运行工作的领导,帮助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各专委会主动与工作室牵头委员沟通,深度分析入驻界别委员专业和行业特色、具备的优势资源,引导委员工作室围绕功能定位,丰富活动形式、拓展活动内容,做到“门常开、人常在、事常办”,实打实发挥作用。
制度建设是委员工作室规范运行、长效发展的根基保障。县政协出台《委员工作室工作制度》,明确工作室开放时间、接待流程、问题转办机制,并建立台账管理;要求委员工作室每月至少开展1次学习宣讲,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协商建言、报送1条社情民意信息,每年至少助推办成1件为民实事、提交1件提案。同时,将委员参加委员工作室履职情况予以赋分量化,作为履职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和评比表彰的参考依据,进一步强化委员依托委员工作室服务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委员们纷纷表示,如今,委员工作室已成为发挥主体作用的助推器、联系服务界别群众的新平台。
聚焦“用实”:各展所长 服务为民
中共界姚天涛委员工作室开展社区民意调查,掌握居民群众在6月至8月缴纳暖气费、推动冬煤夏储意愿,报送的关于开展冬煤夏储的社情民意信息获县委县政府采纳。农业界滕安国委员工作室组织农业界、科技界委员深入南丰镇永丰村、民联镇顾寨村调研视察中药材基地建设、规范种植等情况,着力助推全县中药材高质量发展。
教育界李双芳委员工作室组织开展“守师德初心,绽师风之美”委员界别活动,深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凝聚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共识。
医卫界李得河委员工作室开展委员界别活动,围绕扩大全县普惠托育供给服务积极建言献策,县卫健局、县教育局和5家托育机构负责人共同参加活动,现场回应委员关切。
……
各委员工作室或深入田间地头献策产业发展,或举办行业座谈会纾解急难愁盼,或搭建数字平台汇集社情民意,推动政策宣讲、专业服务直达一线。
在具体实践中,县政协聚焦职能定位,守正创新,推动委员工作室发挥政策法规“宣讲台”、民生问题“诊疗室”、基层治理“智囊团”、界别优势“转化器”、社情民意“收集站”等“五个作用”。
建在群众需要时,管在制度规范处,用在民生关键点。如今,各委员工作室已深深在民乐广大群众土壤里扎根发芽,用专业和热情浇灌出履职硕果,成为接地气、知民情、解民忧、聚民心的重要平台。
“下一步,县政协将持续深化委员工作室功能模式实践与探索,围绕建强阵地、管出效能、用活资源,紧密联系界别群众,推动‘小工作室’释放‘大能量’,切实奏响服务界别群众的协奏曲。”县政协主席王立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