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山水间的故乡
2025年06月04日
字数:1,730
版次:04

王铁梅


  我说,故乡是千万次远离又千万次频频回望的游子的依恋,是山巅的一片白云,是夜晚皎洁的月亮,是梦里的山沟、小溪和青青的田野,是挑担荷锄的亲人哼着的家乡小调。你说,故乡是一次次走过他乡灯红酒绿的街却难熬四下无人的夜,是都市的霓虹灯、钢筋混凝土的楼房比不上的热土炕的舒畅。他说,故乡是人一生洗不去的烙印、摆不脱的羁绊、念不完的眷恋,是忘不掉的春、夏、秋、冬。
  是的,少小离别老大回。在每一个游子的心中都珍藏着故乡,珍藏着故乡留给自己的点点滴滴。无论小草返青、百花竟艳,还是秋风落叶、漫天飞雪,在外漂泊的游子,归来心头仍然火热,精神仍如青年,晨爬青山,暮游河湾,夜听细雨,看云落山卵,赏皑皑白雪。
  我的故乡海石湾,一个离兰州只有100公里的工业小镇,一个没有海只有湾的区政府所在的小镇,一个坐落在山水间的小盆地。这里春风沉醉,这里绿草如茵,这里物华天宝,这里地灵人杰,这里发展迅速……曾经的土窑、小瓦房,以及我无数遍游玩过的碧绿的菜畦、诱人的果园、平整的田野都已经变成了高楼大厦。在南北两山的夹持中,湟水河于南山脚下绕小镇由西至东欢快流过。
  在外漂泊多年,经历过很多事,看过无数风景,但是每次回乡,依然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尤其是途中那些连绵不断的红色山峦,看到那座被我们称为骆驼山的山峦,看到骆驼山下波光粼粼的湟水河,我的心情就激动不已。当一个个村庄在我眼前飞驰而过,当穿过一个个隧道,当看到厂区高高的大烟囱和那一片片熟悉的居民区时,一种归属感油然而生,我曾经生活的家就在那个被称为七号小区的居民区里。我在火车上寻找着家所在的位置,内心悄悄呼唤着:我的故乡,我回来了;我温暖的家,我回来了!
  昨晚,曾经在故乡的报社一起“战斗”过的同事打电话诉说别后种种,听着亲切的声音,仿佛又回到了从前,回到了那个曾经青涩的时代,回到了报社的同事们集中写稿、主编画版、野外聚餐的场面。好想再与曾经的同事们聚一次,哪怕见见面说说话,可是总不能如愿。一别经年,岁月流逝,个人成长,大家的变化都很大,有的人人生之路依然辉煌,而有的人历经坎坎坷坷,所以,都已物是人非。但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在亲切电话叙旧之后,再遇到曾经的面孔时,那些共同的经历和话语体系,那些大家都知道的老熟人,带给人一种莫名的甜蜜感和归属感。
  回到故乡,总免不了回想起儿时的生活,回想起那些色彩斑斓的美好:自己的家与玩伴的家,楼前楼后的邻居,平淡温馨的家庭生活,慈祥的父母,上过的学校,走过的路,爬过的山,游玩过的划船场、水源地……我脑海里无数次出现这样的画风:荒芜的黄土山峰,弯弯曲曲的河流,宽宽的河岸,工厂的大门、高高的大烟囱,以及工厂里并不宽敞的马路,还有我温暖的家……只有离开了以后,才能体会到深深的眷恋。父辈们把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这家工厂、这个小镇,他们在这儿工作,他们在这儿养育孩子,也在这儿慢慢老去。
  兰州炭素厂——这个在三线建设的过程中兴起的工厂,海石湾小镇的主体产业,我们家曾经的经济支柱。曾经生产过碳纤维、飞机刹车片等高科技产品。在国企上班的年代,虽然工资微薄,但大家生活稳定且情绪安定,人心没有现在那么浮躁。
  我把这里之所以称为故乡,是因为家在这里。父亲在这个地方去世,母亲还在这里生活,有一些亲朋好友还在这里。牵念故乡,还有舌尖上的想念。
  我说,海石湾小镇的手抓羊肉和炒羊肉片是日思夜想的乡愁;你说,海石湾小镇的酿皮和凉粉是你的最爱;他说,北山脚下农家乐的锅贴和油馍不能忘却。是的,每每在外遇到故乡的人,那些诱人的美食便在只言片语里活跃,惹得心向往之。我一遍一遍重复着故乡的名字,你一点一点喝干举起的酒杯,她默默推开紧闭的窗。
  窗外的风悠悠然然从故乡赶来,带着故乡的嘱托,带着故乡的烟尘,带着故乡根植在我们心底的点点滴滴,吹醒了窗台上的九里香,吹湿了我们满是皱纹的眼角。原来,黄士高原横七竖八的样子全在我们心里。这个夜晚我们把故乡的月光装进酒盏,听风一遍又一遍喊着我们的乳名,从几千里外飘来,又向几千里外飘去,我们闭上眼含着泪醉倒在故乡的风中。
  我的故乡海石湾是山水间的小盆地。我曾无数次向人们炫耀我的故乡,我故乡的人文、我故乡的美景、我故乡的美食、我故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我骄傲我生在了我的故乡,我骄傲我有这样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