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胆英雄” ——王君正
2025年05月12日
字数:1,154
版次:03
石 颢
王君正,原名王应发,1914年出生于宁县平子镇修果村一户贫苦人家。他13岁时,父母相继去世,留下了他和年幼的弟弟、妹妹。他靠给地主当长工,艰难维持他和弟弟妹妹的生活,自小便养成了豪侠仗义、疾恶如仇的个性,加之勇力过人,常与横行霸道乡里的恶霸斗争,颇受当地人称赞。
1935年8月,在陕甘工农红军第三路游击队宁县第三支队指导员刘永培动员下,他与中共地下党组织建立了秘密联系,往返于新宁县与陕西长武、彬县之间,为之搜集情报,传送消息。1936年12月间,红军部队进驻宁县、正宁县一带,发动群众成立抗日群众团体,他与中共地下党员刘永康密切协作,在平子镇一带成立了抗日救国会,宣传抗日,为红军筹集粮草,动员兵员,并筹备建立了宁县第五区苏维埃政府。1937年,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4月,国民党地方政府限制八路军在国统区的宁县、正宁县等募补区开展抗日活动。他则改变与国民党地方政府的斗争策略,秘密联络国民党统治区的中共地下党组织,开展反摩擦斗争。1943年1月,他调到新宁县县委统战部工作,屡次只身历险,深入国民党统治区为红军购枪、买马、传信、除奸,赢得了党组织的5次嘉奖。
1946年9月,新宁县游击大队成立,他任该大队一支队队长。1947年夏,他率领宁县游击大队一支队指战员在春荣镇白公村一带保卫群众夏收,将前来侵害群众利益的国民党保安队300余人诱入埋伏圈,毙敌12人,俘敌4人,缴获枪支15支,受到关中分区司令部的嘉奖。国民党军占领新宁县后,大肆烧杀抢掠;一些土豪劣绅和反革命分子也趁机反攻倒算,为敌军通风报信,残害党的干部和军烈属。他带领宁县游击大队一支队指战员深入敌占区,迅速处决了一批首恶分子,并将其罪状写成布告,四处张贴,大快民心。同年,他还率领宁县游击大队一支队先后摧毁了国民党的正宁宫河、陕西彬县白吉等镇镇公所,威震宁县、正宁、陕西长武和彬县一带,让敌闻风丧胆。
1948年春,关中分区司令部与解放军某部在陕西马栏一带遭遇到胡宗南部暂编二旅围截,他奉命率部增援。他带领宁县游击大队一支队指战员星夜急行军100余里,固守雕翎险关,阻击围追之敌,连续打败敌人10多次进攻,并在夜间以遍地篝火布设迷惑阵,使敌人恐慌不已而后撤10余里,为解放军某部与关中分区司令部的安全转移赢得了时间。战斗结束,关中分区司令员陈国栋主持召开军人大会,为他披红戴花,奖他一支美式手枪以资鼓励。同年5月,他改任新宁县第一游击队中队长。1949年1月,他奉命赴关中军分区教导队学习。同年6月,他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九兵团某部侦察参谋,参加了解放大西北的多次战斗。革命战争年代,他出生入死,英勇战斗,不怕牺牲,屡立战功,先后受嘉奖18次,被誉为“孤胆英雄”。
新中国诞生伊始,他任天水军分区军事科长。不久,他又被调任宁县兵役局军事股长。1953年3月,他病退回村。1984年,他被选为宁县政协委员。1985年,他病逝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