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借力产业转移东风 扩大有色金属行业优势 打造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备份产业
2025年05月07日
字数:1,438
版次:03

王永智


  甘肃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各类矿产190种,已查明矿产资源中,12种矿产资源储量位居全国第1位,有优势的有色金属矿产主要有铜、铅、锌、镍、钴、铂族、金、钨、锑等。其中,累计查明镍616.56万吨,位居全国第1位;金1411.32吨,位居全国第3位;锌1494.62万吨,位居全国第5位;铅548.67万吨,位居全国第10位。金川集团2023年镍产量世界第3,铜产量国内第4。目前,已初步形成“矿产资源绿色高效开采—金属冶炼、加工—初级产品—新材料—二次资源回收再利用”的产业链,在有色冶金产业中突破超薄“手撕镍带”、羰基镍、4N无氧铜板带材、高低温超导电缆、锂电铜箔、纳米氧化锌、高纯铼金属、4N—6N级高纯碲、超薄铝箔等冶炼和加工技术。丰富的资源和技术基础,为我省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奠定了基础。但在有色冶金产业延链的镍钴基高温合金、镍钴合金粉末、镍基催化剂、三元电池材料,高频高速电解铜箔、高精压延铜箔、复杂铜合金微细线、高精白铜合金管材,铅基、锌基多元合金及超细高活性氧化锌粉、无汞锌粉、超细锌粉、高纯锌,特高压输电用电缆、轨道交通用镀锌板、铝板带卷箔管精加工、高端铝合金棒材、航空铝材、轨道交通用铝材、汽车用铝板材等轻质高强度合金材料,3D打印材料、催化材料器件、电子信息材料器件、锌空电池等领域还存在空白和短板,产业链条短、链条细,产业规模不大、市场份额小,没有很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围绕打造“七地一屏一通道”,促进传统产业强基固本,需要及早谋划“十五五”有色冶金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此建议:
  一、推进冶金企业战略重组,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冶金企业集团。借鉴中国五矿与中冶集团实施战略重组的启示,推动白银公司、金川公司、酒钢集团战略重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形成实质性合力,拓展发展空间,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世界一流企业,为国内冶金产业持续向我省转移提供战略空间。
  二、整合矿冶研究机构,加大有色冶金技术创新力度。一是加强与有色冶金院校、有色新材料院校和研究机构的学习、交流与合作,将有色冶金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二是依托科研院所,专项进行有色新材料的研发,特别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的高频高速电解铜箔、高精压延铜箔、复杂铜合金微细线、高精白铜合金管材的研发。三是对促进我省有色冶金产业延链补链的重点转移企业、项目,安排专人专项对接引进。四是对有益于我省有色产业延链补链的非东部产业转移企业,应采取合作机制,如特高压输电用电缆可以和中国西电(西安)合作,补齐我省的铜铝产业的产业链。五是鼓励我省科研院所、企业技术人员承担新材料的研发,储备专业技术人才,实行专项激励政策。
  三、加快重点产业领域技术引进和开发。铝领域重点承接航汽铝合金型材及压铸件、推动增材制造领域铝新材料的产业;锌领域重点承接用于汽车、建筑、船舶、轻工等行业的压力铸造锌合金及镀锌材料,如热浸镀锌基防腐涂层合金、高性能锌基耐磨合金、锌基冲压模具合金、高强韧高导热锌基复合材料等锌合金材料产业,积极对接锌电池龙头企业中国鹏辉能源、雄韬股份、德赛电池等上市公司对锌电池进行技术和产业布局;铜领域重点承接铜材精深加工优质企业,在铜线、铜带、铜箔等领域大力发展高精度铜线、铜板带、电子铜箔等,在铜管、铜棒等领域着力发展附加值较高的异型管、无氧铜管、无氧铜棒等产品;铅领域重点承接高精度铅及铅合金板带箔材产业,推动铅锌合金材料及铅锌粉体材料产业链延伸发展。 (作者系省政协委员,白银集团西北矿冶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