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岷州城里的晨钟暮鼓
2021年11月22日
字数:759
版次:04

□ 潘硕珍


  晨钟暮鼓,即早晨的钟声,傍晚的鼓声,又作“暮鼓晨钟”,原指寺庙中早晚用以报时的钟鼓声。岷州卫城内曾建过用于报时的钟楼和鼓楼。
  据《岷州志·楼阁》记载:“钟楼:在厅治东。明万历十一年副使罗维垣、同知侯国安创建。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同知汪元炯重修。”古岷州钟楼位于岷县城今和平东路(古称静远街)与新民街(古称隍庙街)、钟楼巷十字路口,有平台四层,在四台上修建了九层楼房,底大尖小。楼顶悬挂铁钟一口,每逢节日或发生重大事件,敲响铁钟,全城皆闻。钟楼下悬挂的铜钟铸造于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是为庆祝岷州卫军民指挥使的设置以及城垣建筑完毕而铸造的。铜钟造型古朴典雅,发音洪亮。此钟通高1.65米,口径1.23米,壁厚8至10厘米不等。钟身上下饰两组四线方格纹,方格内铸有铭文(铭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记载开设岷州卫的史实,第二部分为岷州卫“本卫官”与“合属官”的署名,是校补地方志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钟口沿饰宽带纹及八卦符号。清末钟楼毁于兵燹,铜钟移于宣道会。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战胜利,为弘扬正气,由民众出资,在李贵悟,车世明等人主持下,在城南二郎山平台建成一座重檐四角攒尖顶正气亭,遂移铜钟悬挂其下,从此改称二郎山明代铜钟。
  清康熙年间,洮岷道佥事谢绪光作诗《秋日登镇边楼》。鼓楼,又名镇边楼,位于和政街与崇俊街(今南门街)之间的十字路口。这里原有一股流水穿城而过,修建时原楼下有桥,俗称鼓楼桥。鼓楼高九层,设顶棚一,棚下置大鼓一面,每逢有事,击鼓通报。岷县城内流行两句俗语:“岷州有座钟鼓楼,半截钻入云里头。”诗句中的“钟鼓楼”特指鼓楼,钟楼高城墙4丈有余,用高耸入云形容它更准确。据传鼓楼修建于宋代,“镇边楼:即鼓楼,在道署西。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副使迟凤翔重建。”鼓楼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整修过一次,1913年后倒塌,1917年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