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最美马蹄寺惊艳金塔寺
2025年09月19日
字数:2,542
版次:03

李 辉




  李辉 1956年生,湖北随州市人。曾任《北京晚报》文艺记者和文学副刊编辑、《人民日报》文艺部编辑。主要作品有《沈从文与丁玲》《沧桑看云》《百年巴金》等;译著有《枯季思絮》《福斯特散文选》《中国故事绘本》等。散文集《秋白茫茫》获全国首届鲁迅文学奖,《绝响——八十年代亲历记》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之“散文家”奖项。
  

最美马蹄寺

  两年之间,两次走进马蹄寺,每一次都令人陶醉。
  马蹄寺风景名胜区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海拔2400米左右。马蹄寺始建于十六国北凉时期,距今1600多年。民间传说,天马下凡时马蹄落在一块岩石上,踩下一只蹄印,马蹄印迹现存于普光寺马蹄殿内,成为镇寺之宝。于是,普光寺又称作“马蹄寺”。
  马蹄寺石窟群,由普光寺、千佛洞、金塔寺、胜果寺、上、中、下观音洞七处组成,共有70余处窟龛。令人痛惜的是,当时河西走廊一带,军阀割据,混乱一片,加之历代王朝更替,战火绵延,马蹄寺原有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多被毁于战火之中,这其中就包括金塔寺、千佛洞、南北马蹄寺、观音洞以及众多石窟等。马蹄寺的又一次被破坏,发生在“文革”时期,寺中石窟、壁画、佛像几乎被毁坏殆尽,石窟外的建筑更是荡然无存。马蹄寺所存的三十三天石窟、马蹄印石窟、藏佛殿石窟、胜果寺、千佛洞石窟等,多为改革开放之后重新修复。寺中主要的建筑如大雄宝殿、站佛殿、观音殿、药师殿等,多为明万历年间旧迹,实为不幸中之大幸,这些殿阁历百年风雨侵袭,仍巍峨屹立于百丈悬崖之上,令人不禁惊叹古人卓越的建筑技艺,寺中收藏的晋代站佛、北魏时的文殊菩萨宝剑等众多文物,令人感叹马蹄寺曾有的辉煌。
  2016年10月11日,我和胡洪侠、姚峥华夫妇及其他朋友一起,第一次走进马蹄寺。正是金秋时节,满山树叶,一片金黄。千佛洞,如诗如画,与雪山交相辉映。来到马蹄寺,三十三天石窟耸立于峭壁之上,高高仰望,顶礼膜拜。
  没有想到,高高在上的三十三天石窟,需要在洞内狭小的通道攀越而上。台阶开凿颇为艰难,由此可见1600多年前的那些石匠,该花费多少时间、耐力,全身心倾注于刀与斧,星星点点地开凿,才造就曲曲折折的天梯。匍匐者虔诚地一步爬一个台阶,朝着三十三天的更高境界上行。登到高处,面对祁连山雪景,面前境界顿时为之一亮。最美的马蹄寺,就这样在眼前铺陈开来。
  第一次走进马蹄寺,令人痛心那些被破坏的雕像,早已没有了踪影。墙壁上留存的个别壁画,下面却被人刻上字迹。我们曾多少次说过要有文化自信,可是那些被破坏的文物,又令多少人痛心?好在,马蹄寺景色依旧,恢复的文物又在人们面前呈现。
  肃南县是裕固族、藏族等少数民族的汇聚地,马蹄寺的旅游早已成为肃南的重点旅游景点,夏天、秋天的游客尤其众多。第一次走进这里,裕固族姑娘献上哈达,敬酒,唱歌,欣赏她们的舞蹈。美好的秋天,陶醉在最美的马蹄寺。
  这一次,我们在森林之间,遇到一群牦牛,兴奋地拍摄它们活动的景象。此时,胡洪侠十分好奇,赶紧走上前去,要与牦牛合影。牦牛见到他,全身紧张,牛角对峙,几乎就要冲过来。我赶紧高喊:“慢慢退下。”如果他真的被牦牛撞击而伤,姚峥华可就要号啕大哭了。一次惊险,终于化险为夷。
  两年之后,2018年9月18日下午,我第二次来到马蹄寺。这一天,冯骥才先生本来想去高台县,中午临时放弃,要好好休息。一米九二大个子的大冯,有高原反应,他的放弃,遂成了大家到马蹄寺之行。
  我来过一次,自然成了这些朋友游览马蹄寺的导游。这一天,天气微凉,没有阳光,期待的金黄色没有出现。不过,新的朋友们依旧期待此次美好的陶醉。在曲折通道里,带领他们一步一步缓缓爬上台阶,不少人终于站到三十三天石窟之上,眺望祁连山,俯瞰下面美丽景色,即便气喘吁吁,大家也陶醉其中。
  走进马蹄寺石窟,大量雕塑已不复存在。但石窟里的各种图案,不少依旧清晰,拍摄下来,留存纪念。一幅修缮的明代壁画,下面却有多年之前的人在下面刻字,颇为惋惜。
  马蹄寺之行,最美的感觉,却都在各位心中。
  

惊艳金塔寺

  张掖的大佛寺我去过许多次了。2018年9月19日上午,陪同冯骥才先生前去参观。22年前,大冯来过张掖一次,只停留了一天,匆匆参观大佛寺。时隔多年,76岁的他重返此地,听他讲述大佛寺的诸多故事。他说,古老木门上的刻纹可能是藏族的标记,大殿里的卧佛,古老的壁画……一个个故事在他那里,如数家珍。
  大佛寺里有一个缩小的金塔寺,各种飞天形象栩栩如生。一直听说没有对外开放,我却期盼已久,通过张掖图书馆的黄岳年先生联系,9月22日上午,第三次来到马蹄寺,与风景区的朋友相逢,终于有幸走进海拔3000米的金塔寺。
  开车走进深处,沿途都是美丽风景。眺望祁连山雪景,远方雪景与辽阔草原相互映衬,妙不可言。对面山上,羊群散淡悠闲地站立,拍下来仿佛如同一幅油画。走进金塔寺景区,沿途是坎坷不平的碎石老路,驱车前行,在原始森林深处蜿蜒前行。
  车到金塔寺下方,陡峭的台阶需要我们慢慢爬行而上。金塔寺石窟的开凿时间,同样是在北凉时期。金塔寺位于大都马河西岸,高悬于红砂岩的峭壁之上。“文革”期间马蹄寺曾遭破坏,隐身于祁连山深处的这座金塔寺,因为遥远,幸免于难。
  步入金塔寺的东、西两大石窟。北凉之际修建金塔寺时,人物泥塑的设计大多为少数民族的服饰,如飘带、头饰等。东窟面积较大,西窟面积略小,两个石窟的大部分泥塑虽有缺失,迎面扑来的一个个浮雕飞天,相对完整,如此飘逸,色彩依旧艳丽。雕像上方的石壁,精雕细刻的佛像,栩栩如生。伫立石窟面前,有些泥塑虽有缺损,但是我们仿佛仍能穿越千年,遥想当年的完美。
  一位笔名为“海拔3500米”的诗人,参观金塔寺之后,曾经写下这首诗:
  

金塔寺石窟


  背光处,墙壁上都有后人的涂鸦
  佛龛里一尊佛像的头没有了
  管理员小刘说要跪下来才能看清佛龛上面的浮雕飞天
  向你微笑

  四只鸽子静静地待在佛龛上面的小洞里
  我看着它们,它们也看着我
  它们不惊慌,我也不惊慌

  石崖险峻,上到石窟的台阶共有240级
  仰着是佛,是蓝天;俯视是森林,是风
  林间的雪还没有化尽
  松林里那么多松塔,有风吹过
  多像诵经的罗汉

  山下的那块红砂岩石
  我看像一个虔诚的叩拜者
  罗仁加茨说像两个诵经的师徒

  走进金塔寺的人,内心都有自己的虔诚。一首好诗,与一个个浮雕飞天遥相呼应,如此美妙。
  祁连山雪景与肃南金秋,深深印在脑海里,再也挥之不去了。
  最美马蹄寺!惊艳金塔寺!
  (原文刊登于《人文甘肃》第三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