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民革开展“防洪减灾救灾体系建设的‘十五五’规划研究”专题调研
2025年09月03日
字数:702
版次:01
本报兰州讯(通讯员赵茗然)8月29日至30日,省政协副主席、民革省委会主委霍卫平带领调研组赴兰州市,围绕“防洪减灾救灾体系建设的‘十五五’规划研究”开展专题调研。
调研组先后前往兰州市城关区市政林场北侧滑坡治理工程、五泉街道红泥沟片区和红山根四村地质灾害隐患点、天水路雨水分流工程项目现场,实地查看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预警和防御治理、山洪河道综合治理和行洪安全等情况,详细了解预警预报、应急预案演练、异地避险搬迁等各项措施的制定和落实情况。调研座谈会上,兰州市自然资源局、住建局、气象局、水务局等有关单位负责同志结合各自工作,介绍了兰州市城区推进防洪减灾救灾体系建设的有关情况,就进一步增强城市防洪减灾能力具体措施进行了研讨交流。
霍卫平表示,兰州市作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密集,地质灾害隐患点比较多,做好防洪防涝工作,对于保持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具有特殊重要意义。近年来,夏季降雨带持续北移对全省防洪减灾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要充分发挥“预警先导”作用,加强多部门协同调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落实强制响应、叫应直达等机制,为人民群众安全避险留足安全撤离时间。要强化“人防+技防”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在山体、沟谷、陡坡、河道、低洼区域等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段,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同时加大检查频次和力度,及时整改排查出的隐患问题,对于一时不能整改的要明确整改时限。要建立科学的防洪减灾体系,围绕“系统施治、能力提升、协同联动”目标,强化顶层设计和科技赋能,重点聚焦地质、气象等领域,加大先进监测预报预警设备投入,统筹规划重大工程建设、重要基础设施补短板、城市内涝治理、防灾备灾体系能力建设,全面提高灾害防治能力。
调研组先后前往兰州市城关区市政林场北侧滑坡治理工程、五泉街道红泥沟片区和红山根四村地质灾害隐患点、天水路雨水分流工程项目现场,实地查看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预警和防御治理、山洪河道综合治理和行洪安全等情况,详细了解预警预报、应急预案演练、异地避险搬迁等各项措施的制定和落实情况。调研座谈会上,兰州市自然资源局、住建局、气象局、水务局等有关单位负责同志结合各自工作,介绍了兰州市城区推进防洪减灾救灾体系建设的有关情况,就进一步增强城市防洪减灾能力具体措施进行了研讨交流。
霍卫平表示,兰州市作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密集,地质灾害隐患点比较多,做好防洪防涝工作,对于保持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具有特殊重要意义。近年来,夏季降雨带持续北移对全省防洪减灾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要充分发挥“预警先导”作用,加强多部门协同调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落实强制响应、叫应直达等机制,为人民群众安全避险留足安全撤离时间。要强化“人防+技防”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在山体、沟谷、陡坡、河道、低洼区域等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段,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同时加大检查频次和力度,及时整改排查出的隐患问题,对于一时不能整改的要明确整改时限。要建立科学的防洪减灾体系,围绕“系统施治、能力提升、协同联动”目标,强化顶层设计和科技赋能,重点聚焦地质、气象等领域,加大先进监测预报预警设备投入,统筹规划重大工程建设、重要基础设施补短板、城市内涝治理、防灾备灾体系能力建设,全面提高灾害防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