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破解特色产业发展难题 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安宁区政协助力桃产业发展小记
2025年08月29日
字数:1,267
版次:02
 

通讯员 魏靖宗

  “安宁白凤桃”肉质柔软多汁、风味浓甜,2016年获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2023年11月入选“甘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成为安宁区农业支柱产业和区域经济“金名片”。为此,桃产业可持续发展也是安宁区政协连年关注的焦点。
  近期,安宁区政协围绕全区桃产业发展开展系列调研协商活动,聚众智、破难题,为助力全区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积极探索“精准务实、创新高效”的新路径。
  

创新校地联动,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

  “走出去学经验,沉下来解难题”,安宁区政协创新“高校智力+田间实践”合作模式,推动校地企“双向奔赴”,为桃产业注入科技与电商活力。
  7月10日,区政协组织乡镇干部、村社负责人、种桃大户等30余人“走出去”,赴甘肃农业大学财经学院电商直播基地开展沉浸式学习。从农产品电商运营全流程观摩,到“陇货·甘味”农特产品馆参观,再到与学院院长、基地负责人座谈交流,种桃户们带着“销售焦虑”学理念,带着“实操困惑”学方法,实现了从“传统思维”到“电商思维”的观念革新。
  7月22日,区政协迅速跟进推动“沉下来”——邀请甘肃农业大学电商直播基地团队深入九合镇田间地头,与村社负责人面对面沟通线上销售方案,实地察看桃树生长情况,力求通过这种“课堂教学+田间问诊”方式,精准把脉产销痛点,在品种优化、包装设计、线上运营等问题上碰撞出合作火花,为后续深度合作筑牢信任基石。
  

聚焦痛点破题,协商座谈精准施策

  8月5日,安宁区政协赴九合镇开展桃产业专题调研视察暨协商活动,调研组先后深入曹家湾村、朱家井村、三坪村和头沟村,在田间地头摸清实情、找准症结。在曹家湾村,规模化桃园里的电商直播卖桃场景热火朝天,成为“线上兴农”的鲜活样板;朱家井村、三坪村的旱沙桃种植技术,让贫瘠土地结出“致富果”,凸显产业带动效应;头沟村的“错峰上市”模式,则为破解“增产不增收”难题提供了实践经验。
  在随后召开的调研协商座谈会上,委员们围绕“提质增效”精准建言:强化“产地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立体化建设,深挖“安宁白凤桃”的品质优势与文化内涵,讲好品牌故事;整合资源开发精品礼盒、深加工制品等差异化产品,提升溢价空间;加强预冷、分级、气调包装等采后处理技术应用,建设田头小型冷库,优化物流路径;培育农民网红、孵化本地电商企业、建立共享供应链中心,构建本土化可持续电商生态。
  会上,九合镇与甘肃大创企业管理数据(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电商运营、品牌推广、技术赋能等方面深度合作,为桃产业插上“数字翅膀”。
  

彰显政协担当,书写乡村振兴答卷

  此次系列调研协商活动,安宁区政协实现从“会场建言”到“现场解题”转变,通过搭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梳通理念提升与技能转化关键环节,将政协的协商监督职能、高校的科技人才优势、乡镇的实践需求紧密结合,在品种优化、电商兴农、品牌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从组织学习“开眼界”到对接资源“搭桥梁”,从实地调研“摸实情”到协商座谈“出实招”,安宁区政协以“精准务实”的行动彰显服务“三农”工作大局的责任担当,为特色产业升级、乡村全面振兴贡献了政协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