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深耕“责任田”委员在身边
—— 景泰县政协开展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记事
2025年08月22日
字数:1,545
版次:02
  

通讯员 杨佑强 侯治天

  在景泰县一条山镇,晨练的张大爷踩着脚下崭新的栈道,步履轻快。不久前这条栈道还很陈旧,改变始于他在小区门口工商联、民营经济界别委员工作室的一句反映。很快,委员们就和住建部门相关负责人前来调研查看,又过了一段时间,修复工程悄然完成。“没想到真有人听,更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张大爷感慨,“这委员工作室,管用!”
  近年来,景泰县政协让委员履职“沉下去”、界别工作“活起来”、群众工作“实起来”,将“政协离自己很近,委员就在身边”变为群众的真切体验。
  

“小阵地”撬动“大作为”

  景泰县政协因“界”制宜,灵活布局,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学校医院等,精心构筑起16个特色鲜明的委员工作室。165名委员在此“安营扎寨”,定点联系1710名界别群众,编织起一张覆盖广泛的“履职网格”。
  经济界委员将工作室直接“搬”进正路工业园,化身企业“贴身顾问”,难题纾解在一线;农业界委员扎根农特产品收购加工企业,在产业链上精准发力;教育、卫生界委员工作室开进校园医院,专业所长与履职所需同频共振。
  “小阵地”不仅凝聚委员,更是倾听民声的“前哨站”。依托全县11个乡镇委员工作站,260余场接地气的协商议事活动接连展开,780余件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得到有效解决。当黑山峡工程前期工作启动时,委员们的身影出现在重点乡镇村落,悉心收集搬迁安置民意;面对高标准农田增加而种植技术滞后的困境,一场由市县政协联手在红水镇举办的大田滴灌技术专场培训应时而生,省市专家田间“把脉”,农民心头困惑迎刃而解;一句“就医路难行”的呼声,促成了公交公司为县中医院增开3路专线。协商平台虽然“小”,但解决的却是群众心头的“大事”。
  

民意直通,架起“连心桥”

  如何让“沉下去”的委员真正“连得上”群众?景泰县政协架设起一座座民意连心桥。在县政协主席杨保国作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推动下,“千站千室”联系界别群众行动方案落地有声。
  委员接待日、定期走访、问卷调查等制度,引导委员走出办公室,与群众“零距离”交心。线下脚步不停,线上渠道亦畅通无阻。微信群、委员信箱等构建起全天候、立体化的民意“捕捉网”,让委员在参与治理、服务中随时化身“民情雷达”。景泰县政协开通的“社情民意信息直通车”,对430余条建议抽丝剥茧:现场能解决的,立行立办;需部门协同的,精准转交;具有普遍性、前瞻性的,提炼成234篇社情民意信息、32件高质量提案线索,采纳率为95%。
  协商的生命力在于解决问题。针对群众反映集中的急难愁盼和身边公共事务,“微协商”机制应运而生。委员们每月下沉,聚焦诸如城区车辆乱停放、公园管理弱化等具体问题,开展灵活高效的微型协商。“微协商”不仅解近忧,更为宏观决策输送“源头活水”。大量一手资料和初步调研成果,成为政协常委会会议、对口协商、界别协商的坚实基础。景泰一中增设初中部优化教育布局、县医院整体搬迁均衡医疗资源等重点提案,均源于扎实的基层调研,最终被纳入县委、县政府重要议程加速推进。
  

暖心服务,真情聚人心

  联系界别群众,不仅在于履职建言,更在于以心换心。景泰县政协引导委员立足专业所长,以“小切口”开展特色服务。医疗卫生界委员牵线省内外名医服务群众,民族宗教界委员提供免费法律咨询,科技界委员送技术、送科普下乡。
  服务见于细微,真情温暖人心。县政协积极穿针引线,汇聚社会暖流。对接天津西青区政协,两地红十字会携手开展“博爱助学”活动,照亮寒门学子前程,协调驻地企业金宏桥公司向景泰六中、三道沟小学捐资10万元,发动企业家委员积极履责,累计向教育协会及多所学校捐资37.4万元……这些活动如春风化雨,将委员与群众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从焕然一新的栈道,到增开的就医公交专线,再到助学项目传递的温暖,景泰县政协引导委员将履职的根深深扎进界别群众的土壤,让“委员就在身边”成为一道温暖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