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漳县政协:“四轮齐动”助推乡村治理
2025年08月20日
字数:1,487
版次:02
  “以前村里路不好,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出门太不方便了。现在,县政协沟通协调帮我们修水泥路,我们出工还能挣钱,真是把好事做到了咱心坎上!”正在工地务工的村民蔡大叔笑着说,这只是漳县政协在助力乡村治理过程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漳县政协充分发挥政协联络工作站(室)作用,13个乡镇135个村结合各自实际,广泛听取社情民意,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积极推进产业发展,书写了助力基层治理的亮眼答卷。
  化解矛盾纠纷“请你来协商”
  金钟镇白家沟村农村道路曾经是村民的一件难心事,由于道路没有硬化,村民们出行不是一身土就是一身泥。现在通过今年5月开工的以工代赈项目,已顺利完成2个社1.9万平方米的巷道硬化任务,预计9月全面完工,村民出行条件得到初步改善。项目开展前,金钟镇组织政协委员及界别群众一道深入村组开展调研走访,走遍全村每一条巷道,详细记录路况信息和群众诉求,安排协商座谈,大家围绕硬化路线、施工标准、用工安排等问题积极建言,生动实践了“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截至目前全县开展委员下沉和协商活动28次,协调解决具体问题108件,从人情细处着手,从难题症结抓起,用有温度的议事方式拉近邻里关系,巧妙化解矛盾纠纷,让基层治理变成“大家的事”,形成“群众事群众议、大家事大家管”的良好氛围。
  发展庭院经济“民情恳谈会”
  武当乡李家河村李永强说:“为了解决架豆种植销售等环节的瓶颈问题,乡村两级协商议事会及时开展了协商议事活动,较好地解决了过去发展产业缺乏技术、单打独斗‘卖菜难’等问题。目前,村内有种植大户代收购,卖得很顺畅。”
  武当乡充分发挥乡村两级协商议事会的职能,广泛开展协商议事活动,组织召开以“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为主题的民情恳谈会,决定把架豆种植、塔摆木耳种植、庭院马铃薯粉条生产作为增加收入的庭院经济来抓。今年共种植架豆200多亩,其中村两委班子成员示范种植120多亩、致富带头人和党员带头种植50多亩,并建立了种植大户代销、超市直供、蔬菜加工厂收购、采摘园等多种销售模式。
  县政协组织农业、科技界委员,下沉到田间地头,现场培训,指导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委员优势,积极对接县内外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做到鲜售与烘干初加工,大大增加了产值。武当、四族、贵清山等乡镇组织下沉委员,从种植前的竹架购置,种植中的技术指导,到生长过程中的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全过程开展技术指导,推进了庭院经济的发展。
  示范村建设“社情民意代言人”
  盐井镇盐井村在示范村建设过程中,需要拆危治乱和对村庄风貌进行改造,但部分群众不支持拆迁和改造,工作阻力很大。镇上动员社情民意信息采集员积极行动,挨家挨户走访调研,收集社情民意信息,先后组织3次协商议事会,形成了“一道三巷”的建设规划,理顺了群众情绪,保证了工作的有序开展。通过协商议事制定了“清洁公约”,发布了共建美丽乡村倡议书,所有农户签订了《杜家庄村环境卫生承诺书》,实行“巷长制”,由党员、志愿者担任巷道小组长,对巷道卫生负总责,组织公益岗位清洁保洁。每月集中开展1次全民清洁,组建党员先锋队、巾帼志愿服务队参与村庄环境整治,为特殊困难群体开展上门保洁服务。
  县政协通过政协委员作用,广泛联系界别群众,积极培养社情民意代言人。组织政协委员下沉一线履职,把协商民主的触角延伸到乡镇社区和群众中间,真正成为党委、政府的“好助手”、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委员履职的“新平台”。今年,推行社情民意代言人“网格化”模式,通过培训,积极投身到产业发展、移风易俗、矛盾纠纷化解、防汛救灾中,120多名“代言人”活跃在乡村治理一线,把协商民主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更好地助推了乡村振兴。 (车瑶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