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措并举强履职 赋能产业提质效
2025年08月15日
字数:1,744
版次:Z0215_Print
通讯员 王元贵
近年来,渭源县锚定建设“全国道地中药材大健康产业基地”目标,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县政协立足专门协商机构的性质定位,强化责任担当,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和界别优势,通过“委员示范引领、专题协商破题、基层议事聚力”三项关键举措,系统发力、精准施策,为全县中药材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今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全产业链产值突破56亿元,中药材产业已成为支撑乡村振兴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强化委员示范引领,打造标准化种植“渭源样板”
县政协积极引导委员在产业发展中当先锋、作表率。在县政协鼓励引导下,县政协委员、佰世堂公司董事长焦胜,成功引进北京同仁堂健康有机产业(海南)有限公司合作资源,于2024年在清源、路园等乡镇建设700亩中药材有机药源基地。该基地严格执行“六个统一”(统一规划生产、统一种苗、统一投入品、统一技术规程、统一采收加工、统一包装贮存)和全程质量可追溯,实现了中药材全流程标准化管理。经检测,基地药材有效成分提高了23%,农残合格率达100%,品质显著提升。县政协高度重视并迅速总结提炼焦胜委员的成功经验,以社情民意信息形式向县委县政府反映,县上整合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合作社、农户等多方资源,创新构建了“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合作社+基地+农户+第三方托管”的中药材GAP种植“渭源模式”。今年,依托佰世堂公司托管的县内24家企业中药材GAP种植基地已达14.7万亩。
与此同时,县政协组织农业界委员深入基地,常态化开展“委员讲堂”、田间技术指导等活动,面对面、手把手为基地农户提供标准化种植技术培训,累计培训1700多人次,有力推动了“渭源模式”落地生根和标准化理念普及。正如县政协委员、高级农艺师王玉华所说:“GAP认证是打开高端市场的‘金钥匙’,必须让农户实实在在从标准化种植中获益。”
深化专题协商议政,共绘产业升级“全景图”
紧扣产业发展关键瓶颈,县政协将“全国道地中药材大健康产业基地”建设列为年度重点协商议题,于2024年12月精心组织召开专题协商议政会。18名农业界、经济界委员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踊跃建言,围绕标准化种植、品质提升、品牌打造、科技创新等核心环节,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真知灼见,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精准“把脉开方”。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政府主要领导全程参与,认真听取委员发言并互动交流。县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中医药发展中心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现场积极回应。经过深入协商讨论,与会各方在关键问题上凝聚了共识:产业突破需聚焦种子种苗繁育、全域倒茬和示范引领;政策制定、金融支持、技术改造、科研创新、人才引进需持续加力;要着力构建涵盖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专业市场、品牌建设、服务保障、人才科技支撑的“六大体系”,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系统支撑。
县政协委员、渭水源药业负责人秦飞表示:“这场高水平的协商会,既精准把脉了产业痛点,更有效凝聚了各方智慧与发展合力。”
拓展基层协商议事,筑牢有机药源“根基石”
坚持协商于民、协商为民,县政协将协商平台延伸到田间地头,依托乡镇委员工作站和村级协商议事室,深入开展“中药材有机药源基地提质增效”系列协商议事活动。在会川镇半阴坡村的协商议事会上,县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李岩组织农业界委员与20余名群众代表、农技专家共聚一堂,围绕千亩有机药源基地建设深入协商讨论,最终形成构建“村党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的共识,并成功引进县内优质加工企业参与GMP基地建设,通过签订“预售订单”有效帮助农户规避中药材价格市场价格波动风险。杨庄村、半阴坡村302户农户签订《有机种植协议书》,严格按照“六统一”要求建设2000亩中药材有机药源基地。今年以来,县政协已累计组织此类基层协商议事活动21场次,有效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汇聚强大发展合力,成功助推全县建成有机黄芪、党参GAP种植基地72个、总面积14.7万亩,为打造道地有机药源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今,渭源县中药材产业正阔步迈向“种植标准化、加工精深化、品牌效应化”的新阶段。展望未来,县政协副主席李国伟表示:县政协将继续聚焦种质资源保护、药食同源产品开发等产业发展关键环节,坚持问题导向,深度调研、精准建言、强化监督,一以贯之为擦亮‘全国道地中药材大健康产业基地’金字招牌、焕发千年药乡新时代生机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