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向“新”而行 向“质”图强
——省政协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协商建言
2025年08月13日
字数:2,276
版次:01

记者 王 钊


  甘肃,是我国西部地区的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体量大,在制造业中占比高。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直接关乎甘肃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视察甘肃,都对我省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出明确要求。
  近日,省政协召开专题协商座谈会,围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商议政,助推“强工业”行动,为加快构建体现甘肃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凝心聚力。
  年初,省政协党组将该议题列入专题协商计划,为力促此次专题协商座谈会建言更具“含金量”,省政协组成调研组深入省内外有关企业开展实地调研。
  “通过对福建11家企业实地考察学习和对重庆6家企业书面调研,我们深刻感受到闽渝两地传统产业转型展现出值得关注的规律性趋势。”会上,省政协经济委副主任王忠习代表调研组介绍了外省转型趋势与启示。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转型升级的核心范式与价值路径。”
  “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成为普遍发展方向。”
  “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体系加快构建。”
  “传统产业与新兴、未来产业‘混搭’‘跨界融合’成为普遍现象。”
  ……
  而这些成功实践,也为我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深刻启示。
  调研组建议,“要立足自身禀赋,持续延链补链强链”“坚持错位发展,营造符合我省禀赋和特色的产业生态”“以数智化为突破口,锲而不舍推动舒适融合”“营造创新生态,激发全面创新动力”“深化国企改革,释放转型内生动力。”……
  座谈会上,6名政协委员及相关院校、企业代表围绕主题交流发言、提出意见建议。
  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玺直言,我省传统产业在数字经济时代面临三大痛点。“一是数字化基础薄弱,70%企业仍处于工业机械化向自动化过渡阶段。二是柔性生产能力不足,以资源粗加工流程业为主,资源市场两头在外,产业链韧性不强。三是数字生态要素缺失,本地化服务商稀缺,复合型人才缺口较大。”张玺表示,从历史发展逻辑看,传统产业从“自动化、信息化”迈向“数字化、智能化”是提升数字化管理与柔性管理水平的关键路径。
  他建议,要加快资源粗加工行业数智化基础升级,推动离散性加工行业从“刚性制造”向“柔性制造”升级,打造数字工厂、灯塔工厂、未来工厂,优化产业生态环境。
  省政协委员、兰州市政协副主席高永健建议,把“链式”转型作为重塑传统产业竞争优势的突破口,坚持“一链一策”系统提升,重点围绕冶金、有色、石化、建材、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链,推动大型企业制定转型整体规划,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转型;把深度融合作为抢占新兴产业新赛道的突破口,布局新能源装备、氢能、新型储能、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五大未来产业先导区,打造更多“灯塔工厂”“零碳工厂”;把全链保障作为破解要素瓶颈制约的突破口,加快构建“数字工匠”培养体系,完善高层次人才安家补贴、柔性引才奖励和现场工程师培养计划。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技术,成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力量。省政协委员、兰州工业学院副校长李向伟认为,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不仅是产业升级的关键突破口,更是推动全省经济实现质效双升的战略支点。
  他呼吁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差异化AI赋能政策,在河西走廊经济带重点支持风光电装备智能运维、新能源AI调度技术;陇中经济群重点聚焦石化流程优化、有色冶金低碳智造;陇东南经济带要着重强化高端装备智能工厂、智慧油田应用及“东数西算”场景应用。研究设立“制造业AI迭代专项资金”,对产业链主企业设立的重大技改项目给予支持,对中小企业“上云用智”给予补贴。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省政协常委、农工党省委会专职副主委张彦凌建议,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研发投入达到一定标准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支持,引导企业成为研发投入主体。进一步提高财政科技投入占比,设立专项基金,重点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
  有色金属是我省比较优势最为突出的产业,镍、钴等14种战略性矿产储量位居全国第一。省政协常委、金昌市副市长肖进银建议,镍钴铜新材料产业围绕“强链补链”,重点发展镍基、钴基、铜基新材料,推动产业链向“矿山—冶炼—材料—终端”发展,着力扩大产品领先优势;新能源动力电池材料产业围绕“延链升链”,加快构建“镍钴资源—镍钴原料—电池材料前驱体—电池正极材料—车用动力电池—废旧电池回收”产业链,促进产业链价值升级;高端合金新材料产业围绕“建链续链”,依托兰石集团、510所、兰州泰基等创新主体,不断拓展镍基耐蚀合金、高温合金、铜合金系列产品的下游应用。
  “坚持以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四链’融合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我省破解高质量发展瓶颈、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方法途径。”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徐建群呼吁,强化创新链支撑,蓄力打造传统产业关键技术攻关体系。夯实产业链基础,加力推动传统产业“三化”改造。优化资金链保障,协力构建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激活人才链动能,致力打通引育留用全链条人才政策体系。
  层层分析深入中肯,条条建议有效有力。务实交流紧紧围绕解决措施,一场专题协商会的效应得到充分发挥。
  在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省政协主席庄国泰表示,要发挥政协优势,坚持把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作为调研协商的重点,强化同政府有关部门、企业、科研院所之间的沟通协作,力争提出更多有前瞻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努力为全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